2015-06-02
收藏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过程,在德育方面有很大的收获。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周围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认真学习,热衷于玩电脑、游戏机,甚至赌博等。要纠正这些不良倾向,就必须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作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有关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并通过教学过程,渗透给学生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下面是本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无论在哪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初中教材中也有很多反映这些辉煌成就的例子。如勾股定理、杨辉三角等。教师应紧抓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适当向学生指出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落后的方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树立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二、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回到实践中去运用,正是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观点。从教材内容看,数学体系中常见的如: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通过讲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对事物间存在的联系转化等观点。又如在讲授正数与负数,直线与曲线,常量与变量等,可以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等。这样,数学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性、顽强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对人类的要求更高,那么更需要学生具备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地系统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几何证明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以及严谨、有条不紊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虽然不能像语文、政治那样直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善于引导,就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三好学生!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随笔推荐
大家都在看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圆锥的侧面积》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弧长及扇形的面积》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确定圆的条件》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30o,45o,60o角的三角函数值》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ppt练习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船有触礁的危险吗》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二次函数的图象》ppt课件(1)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确定圆的条件》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结识抛物线》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圆锥的侧面积》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二次函数的图象》ppt课件(2)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结识抛物线》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第2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圆的对称性》(第2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二次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游戏公平吗》(公开课)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圆的对称性》(第1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结识抛物线》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最大面积是多少》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30o,45o,60o角的三角函数值》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ppt课件(1)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结识抛物线》(说课)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游戏公平吗》ppt课件
前进路中学 北师大版九下《游戏公平吗》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船有触礁的危险吗》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二次函数--的图象》(复习)ppt课件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