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小学数学三年级《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陆艳丽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我们学校所研究的课题是《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自主学习方法探究》,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课题研究成果以及新课改理念,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比如:
在第一个环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新课改中“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就结合学生比较有兴趣的体育活动话题来创设主题,谈话引入新课。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主要体现了新课程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这里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从本身的能力出发去接受问题,理解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体现了课题中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观点。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说出每种方法时,我又通过课件进行引导,因为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法上把独立思考和小组的合作交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做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孩子,促使孩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算法多样化。以及课题中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自由解答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的观点。另外,通过比较发现异同,小结交流经验收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究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另外通过比较让学生在无意中明白我们在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方法的优化,这才是最合理的学习方法。
在第四个环节中,我合理利用材料,发散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的数学,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另外,在第一个练习中,也体现了课题中通过一题多变,启发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观点。
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总结经验,畅谈收获。主要是想给孩子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同时也体现了课题中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的观点。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考试题4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11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考试题2
九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检测题2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考试题1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同步测试题1
九年级数学下册5月调研测试试题
九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检测题3
九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检测题
九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检测题1
九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检测题3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1
九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探究诊断检测试题6
九年级数学下册5月调研测试试题1
九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检测题2
九年级数学你能证明它们吗同步练习1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考试题3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同步测试题2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6
九年级数学你能证明它们吗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探究诊断检测试题4
九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7
九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检测题2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5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10
九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检测题1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13
九年级数学列代数式检测题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调研考试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