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编者小语: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小升初数学常考内容讲义:比和比例,适合六年级同学小升初复习之用,低年级也可以提前进行学习。并祝各位同学在小升初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第九讲 比和比例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1: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2: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3:若a: b=c:d,则(a +x c):(b +x d)=a:b=c:d;(x为常数)
性质4:若a: b=c:d,则ad = b(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反比.
二、比和比例在行程问题中的体现
在行程问题中,因为有速度= ,所以:
当一组物体行走速度相等,那么行走的路程比等于对应时间的反比;
当一组物体行走路程相等,那么行走的速度比等于对应时间的反比;
当一组物体行走时间相等,那么行走的速度比等于对应路程的正比.
1.A和B两个数的比是8:5,每一数都减少34后,A是B的2倍,试求这两个数.
【分析与解】
方法一:设A为8x,则B为5x,于是有(8x-34):(5x-34)=2:1,x=17,所以A为136,B为85.
方法二:因为减少的数相同,所以前后A 、B的差不变,开始时差占3份,后来差占1份且与B一样多,也就是说减少的34,占开始的3-1=2份,所以开始的1份为342=17,所以A为178=136,B为175=85.
2.近年来火车大提速,1427次火车自北京西站开往安庆西站,行驶至全程的5/11再向前56千米处所用时间比提速前减少了60分钟,而到达安庆西站比提速前早了2小时.问北京西站、安庆西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已知三种混合物由三种成分A、B、C组成,第一种仅含成分A和B,重量比为3:5;第二种只含成分B和C,重量比为I:2;第三种只含成分A和C,重量之比为2:3.以什么比例取这些混合物,才能使所得的混合物中A,B和C,这三种成分的重量比为3:5:2 ?
【分析与解】注意到第一种混合物种A、B重量比与最终混合物的A、B重量比相同,均为3:5.所以,先将第二种、第三种混合物的A、B重量比调整到 3:5,再将第二种、第三种混合物中A、B与第一种混合物中A、B视为单一物质.
第二种混合物不含A,第三种混合物不含B,所以1.5倍第三种混合物含A为3,5倍第二种混合物含B为5,即第二种、第三种混合物的重量比为5:1.5.
于是此时含有C为52+1.53=14.5,在最终混合物中C的含量为3A/5B含量的2倍.有14.52-1=6.25,所以含有第一种混合物6.25.
即第一、二、三这三种混合物的比例为6.25:5:1.5=25:20:6.
7.现有男、女职工共1100人,其中全体男工和全体女工可用同样天数完成同样的工作;若将男工人数和女工人数对调一下,则全体男25天完成的工作,全体女工需36天才能完成,问:男、女工各多少人?
【分析与解】 直接设出男、女工人数,然后在通过方程求解,过程会比较繁琐.
设开始男工为1,此时女工为k,有1名男工相当k名女工.男工、女工人数对调以后,则男工为k,相当于女工k2,女工为I.
高二数学复习的3种方法
高一数学《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教案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抓好基础是关键
数学学习方法:严防题海战术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教案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检测题
单调性与最大最小值检测试题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常做高考题很关键
高一新生如何学习高中数学
数学学习方法之六个概念方法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测试题
高一数学《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高一数学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训练题
高考必考:高三数学复习计划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制定计划和奋斗目标
高一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高一数学《二次函数的最值》教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测试题
高二数学就应该这样学习
高二数学辅导:六个概念方法
高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检测题
高二数学解析几何训练题精选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测试题
高二数学学习八大法则
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严防题海战术
高一数学《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检测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