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8
收藏
人的一生当中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中考,第二是高考。中考是关系我们进入三六九等大学的基础,而高考则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方向的奠基石。所以,对于这两个时期,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希望同学们能把握好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节点。
一、认真研读课本内容,注意夯实基础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比较浮躁,没有读课本的习惯。其实,所有的考试都是从课本知识中发散来的,所以在复习时就必须读课本,反复的读,细节很重要,读书你一定要很仔细的阅读,最好读出声,这样子,一些细节就在不经意中记得了。读完之后,应该能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清晰的思路,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构建出一个知识框架,并且对照着框架能够复述本章节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在整体上把握书本知识。
另外,期中考试不会很难,着重考基本知识以书为主,所以回答简答题时最好用书中的语言,这样子得分率比较高,老师改简答题,都是看关键字答到没有,关键的几条有没有,没有时间完整的浏览你的答案。
二、根据自身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我们应该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表,将每天要复习的各门学科的内容详细地画在一张表格上,每天给自己一定的复习任务,同时对于复习制订一定的保证措施,如果不完成任务,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惩罚措施。制订复习计划,必须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对于复习,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如果自己在理科方面欠缺,我们在制订计划时,应该在理科方面多花点时间,在某一学科上自己的成绩还不错,我们就应该少花一点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复习自己的弱科。
三、复习不单单是用功,还要讲究科学性
复习也是一门科学,复习时应该注意反复性、体系性、理解性,学会尝试回忆、学会整体安排等。
根据人脑的记忆特点,我们在复习时,不要希望能够通过一遍复习就能够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一般地认为,人们对于某一知识的完全掌握,至少需要六至七遍,这样,希望通过一遍复习就能够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可能的。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复习时,不能眼睛只盯着书本,在我们看一段书后,应该抬起头来,好好思考,尝试回忆,看我们刚才看的书本的内容是否记住了,是否理解了。也可以张开嘴大声的讲给自己听,只要你能把知识点讲出来,就说明你背过了。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是脑筋动得最快的时期。
四、复习时,要注意劳逸结合
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调整我们的身体和注意休息,一般地说,我们的大脑集中于某一学科的时间不是很长的,时间一长,我们的思维就可能处于停滞的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时间,争取在晚上复习时将所学的几门学科都能够安排一定的时间,这样保证大脑的高效率。同时,还应该注意休息。
考试期间的复习效率很低,那时看看书就行,再搞什么别的基本上也学不进去了。考前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现在很多孩子在期中考试前和期中考试中点灯熬夜,晚上不注意休息,考试没有精神,甚至睡着了,很容易的题目也没有时间做了。
以上只是过来人的一些建议,同学们可以适当参考,不要生搬硬套,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010~2011年五年级下期末学业水平试卷
苏教版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下期末调查试卷(A)
2011—2012五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综合能力训练(一)
《连乘、乘加、乘减》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
高中数学第四册教案0917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2)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4)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小数乘小数》练习设计(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
高中数学第四册教案0901
高中数学第四册教案0913
高二数学直线和平面平行及平面与平面平行(学案)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练习题(新人教版五年级上)
高二数学第七章直线与圆方程(小结)(学案)
高二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苏教版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下期末调查试卷(B)
高二数学-概率与统计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集
高中数学§7.7.4圆的方程(4)
高中数学第四册教案0907
高中数学第四册教案0915
高二数学直线和平面平行及平面与平面平行
2010-2011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高中数学第四册教案0900
高二数学—空间直线教案
2011—2012年五年级第一学期计算自查题
《小数乘整数》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