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2
收藏
一、教学内容
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作为“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正式教学内容和《课标》的新增内容,我们在编排教材时是非常重视的。与实验教材相比,对于“规律”的教学我们根据2011版的《课标》予以了充分的重视。
不仅从一年级上册教材就开始渗透(如各种加法表、减法表中注意让学生去找,认数部分的教学中也多处进行了渗透),同时继续沿袭实验教材的做法,在本册还单设单元进行教学。但基于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验结果,我们较实验教材降低了难度,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重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规律。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只安排了5个例题,例题数量大大减少(实验教材7个例题),使得教学线索更为明晰,教学过程也更加顺畅,教学时能更好把握教学的“度”。
1.例1:有循环组
相当于实验教材的主题图和例1(P88)。仍然沿用了实验教材联欢会的情境,呈现了装饰的彩灯、彩旗、彩花以及跳舞的学生等规律排列的现象,说明“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明确什么是规律(即小精灵的话“黄旗红旗”重复排列);继而巩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说圈、涂)。
2.例2:有循环组
相当于实验教材的例5(P90),是一种间隔规律,有基本的循环组,数和图形结合呈现,老师们都很熟悉,不再详述。
3.例3:递增、递减
是实验教材例6、例7(P91)的合并。呈现的规律没有循环组了,是递增、递减等规律。第(1)题有图形辅助,同时为帮助学生从数量上寻找规律,还将相邻两个数的关系(加几或减几)标注出来了。第(2)题没有图形,只出数,通过观察找出数的排列规律,抽象程度更高。
4.例4:有关系的3-4个数之间的规律
这是较实验教材新增加的例题。关系涉及的对象变为了多个,因此更为抽象、更难一些。但这在前面渗透规律的教学中(如一图3式)已经有经验上的积累,因此是适合的。
5.例5:问题解决
这是扩种问题解决内容的例题,也是新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在继续上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计算也不是数数,而是通过画图利用规律来解决。在过程上,突出了解决问题的反思过程:摆出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在实际编排上,由于呈现的不方便,弱化了分析的过程,其实在确定规律后,还有一个怎样思考的呈现:如有的学生可能从右侧看,有的从左侧看等。
关于这一单元呢,由于是新增内容,是老师们在各种赛课、展示活动中都喜欢上的,老师么确实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因此对于教学建议我只简单提一点。
●这一单元的排列规律,仅限于简单的:循环出现的、等差数列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学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规律就可以了,重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的意识,而不是在于难度。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熨烫衣服
数学脑筋急转弯:汤姆过生日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帽子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数
数学脑筋急转弯:手指受伤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卖玩具
数学脑筋急转弯:几个子女
数学脑筋急转弯:丢钱
数学脑筋急转弯:洪水淹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渡船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成语
数学脑筋急转弯:超人俯地挺身
数学脑筋急转弯:看棒球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5比0大和0比2大
数学脑筋急转弯:吹蜡烛
数学脑筋急转弯:裁缝剪呢料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烟鬼抽烟
数学脑筋急转弯:孩子吃饼
数学脑筋急转弯:学生排队
数学脑筋急转弯:太阳转动
数学脑筋急转弯:小朋友游泳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水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地球与太阳
数学脑筋急转弯:时针和分针重合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过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报纸消息
数学脑筋急转弯:切西瓜
数学脑筋急转弯:倒拔垂杨柳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