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收藏
19.4.逆命题与逆定理
3. 角平分线
教学目的:角平分线定理及逆命题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角平分线定理及逆命题的应用
教学过程
回 忆
我们知道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的 这条性质是怎样得到的呢?
如图19.4.4,OC是AOB的平分线,点P是O C上任意一点,PDOA, PEOB,垂足分别为点D和点E.当时是在半透明纸上描出了这个 图,然后沿着射线OC对折,通过观察,线段PD和PE完全重合.于是得到PD=PE.
与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类似,我们也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图中有 两个直角三角形 △PDO和△PEO,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便可证得PD=PE.
于是就有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此 定理的逆命题是“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 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这个命题是否是真命题呢?即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 是否一定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呢?我们可以通过“证明”来解答这个问题.
已知: 如图19.4.5,QDOA , QEO B, 点D、E为垂足,QD=QE.
求证: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分析: 为了证明 点Q在AOB 的平分线上,
可以作 射线OQ,然后证明Rt△DOQ≌Rt△EOQ ,从而得 到AOQ=BOQ.
于是就有定理:
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上述两条定理互为逆定理,根据上述这两条定理,我们很容易证明: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从图19.4.6中可以看出,要证明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只需证明其中的两条角 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第三条角平分线上就可以了.
请你完成证明.
课堂练习:
1. 如图,在直线l上找出一点P,使 得点P到AOB的两边OA、OB的距离相等.
2 . 如图 ,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求证: 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课堂小结:总 结一下你所学过的知识
高二数学演绎推理4
高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高二数学古典概型5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
高二数学基本算法语句4
高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4
高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
高二数学基本算法语句2
高二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
高二数学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1
高二数学基本算法语句3
高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
高二数学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2
高二数学古典概型4
高二数学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3
高二数学演绎推理5
高二数学算法的概念4
高二数学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2
高二数学余弦定理4
高二数学随机变量和数学期望2
高二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6
高二数学向量的减法
高二数学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2
高二数学演绎推理3
高二数学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1
高二数学用样本估计总体
高二数学秦九邵算法
高二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
高二数学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