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收藏
29.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似比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能力目标:
2.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
3.通过学习,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析
1.重点是性质定理的应用.
2.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疑点是要向学生讲清什么是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它不是一个三角形中两条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另外,在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要向学生讲清由已知两三角形相似(性质)去证另外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思维过程,即相似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方法
新授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三角形中三种主要线段是什么?
2.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3.什么叫相似比?
(二)讲解新课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下面我们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见图5-45,图5-46,图5-47).建议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相等”来得出性质定理1.
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ABC∽△ABC,
ADBC,ADBC,
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然后教师分析证题思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寻找判定两三角形相似所欠缺的条件时,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的,这种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思维方法要向学生讲清楚,而证明过程可由学生自己完成.
分析示意图:结论∽(欠缺条件)∽(已知)
∵ △ABC∽△ABC,
BM=MC,BM=MC,
∵ △ABC∽△ABC,
2,4,
以上两种情况的证明可由学生完成.
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性质定理1的证明,重点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思维方法.
(三)练习
课后练习节选
(四)作业
同步练习
(五)板书设计(略)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2014年小学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复习题人教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三单元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模拟试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西师版
2016四年级数学奥数题解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复习卷
201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测试卷
小学生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
五年级奥赛数学重点题型分析
2014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练习
小学2014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试题
201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数学四年级第二单元上册试题人教版
2014年数学四年级上册检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2014年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牛津版
2015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卷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2016新生初一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验卷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模拟试卷2014年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