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收藏
29.6相似多边形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的比,对应叫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和相似比的关系。
②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情感与态度
①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的比和相似比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② 通过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比值的推倒,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教学思考
通过例题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感受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问题
在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式
课前准备
幻灯片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提出疑问“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是否只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性质?”从而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认真听课、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
二、新课讲解
1、 做一做
以实际问题做引例,初步让学生感知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和相似比的关系。
钳工小王准备按照比例尺为3∶4的图纸制作三角形零件,图纸上的△ABC表示该零件的横断面△ABC,CD和CD分别是它们的高.
(1) , , 各等于多少?
(2)△ABC与△ABC相似吗?如果相似,请说明理由,并指出它们的相似比.
(3)请你在图4-38中再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
(4)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交流.
阅读课本材料,弄清题意,根据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画图,在练习本上作答。
依次回答课本提出的4个问题并加以思考
2、议一议
根据上面的引例让学生猜测,证明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已知△ABC∽△ABC,△ABC与△ABC的相似比为k.
(1)如果CD和CD是它们的对应高,那么 等于多少?
(2)如果CD和CD是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那么 等于多少?如果CD和C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呢?
学生经历观察,推证、讨论,交流后,独立回答。
3、教师归纳
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学生理解、熟记。
归纳、类比加深对相似性质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例题讲解,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如图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底边BC=60 cm,高AD=40 cm,四边形PQRS是正方形.
(1) △ASR与△ABC相似吗?为什么?
(2) 求正方形PQRS的边长.
阅读例题材料,弄懂题意,然后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写出解题过程.
四、探索活动:
如图,AD,AD分别是△ABC和△ABC的角平分线,且AB:AB=BD:BD=AD:AD,你认为△ABC∽△ABC吗?
针对此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展开小组讨论,充分交流后作答。
五、课时小结
指导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本节课主要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判定推导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学生畅所欲言,谈学习的体会,遇到的困难以及获得的启发。
六、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节选
独立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29.6相似多边形及其性质
一、1.做一做
2.议一议
3.例题讲解
二、课堂练习
三、课时小节
四、课后作业
教后反思
学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埃尔米特 (Hermite)
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丢番图的墓碑
华罗庚的故事
数学神童维纳的年龄
从打结谈起——王诗宬
曾被邀请作45分钟报告的祖国大陆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介绍
阿贝尔和伽罗华
数学天才高斯
钱学森的故事
数学大师陈省身给世界留下两座“数学城堡
熊庆来
2015高考数学考前:考场答题策略
不会考试的数学家埃尔米特
一位诚实的科学家——怀念张宗燧先生
S.P.诺维科夫
伟大的韦达
嘉当
张寿武:一位天才加幸运的数学家
应用数学大师──欧拉
人物:貌似流浪汉的俄罗斯数学怪才佩雷尔曼
富兰克林的遗嘱与拿破仑的诺言
百年前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与希尔伯特的问题
侯一钊:从华工走向世界应用数学的舞台
孙子巧解“鸡兔同笼”
芒德勃罗:沿着博物学传统走来
在逆境中成长的女数学家
业余数学家之王──费尔马
欧洲正统的大数学家—柯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