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6
收藏
:5.3实数与向量的积综合练习
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实数与积,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过程:一、复习:1.实数与向量的积 (强调:“模”与“方向”两点)
2.三个运算定律(结合律,第一分配律,第二分配律)
3.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定理的本身及其实质)
1.当Z时,验证:( + )= +
证:当=0时,左边=0( + )= 右边=0 +0 = 分配律成立
当为正整数时,令=n, 则有:
n( + )=( + )+( + )+…+( + )
= + +…+ + + + +…+ =n +n
即为正整数时,分配律成立
当为负整数时,令=n(n为正整数),有
n( + )=n[( + )]=n[( )+( )]=n( )+n( )=n +(n )=n n
分配律仍成立
综上所述,当为整数时,( + )= + 恒成立 。
2.如图,在△ABC中, = , = AD为边BC的中线,G为△ABC的重心,求向量
解一:∵ = , = 则 = =
= + = + 而 =
= +
解二:过G作BC的平行线,交AB、AC于E、F
∵△AEF∽△ABC
= = = =
= =
= + = +
3.在 ABCD中,设对角线 = , = 试用 , 表示 ,
解一: = = = =
= + = =
= + = + = +
解二:设 = , =
则 + = + = = ( )
= = = ( + )
即: = ( ) = ( + )
4.设 , 是两个不共线向量,已知 =2 +k , = +3 , =2 , 若三点A, B, D共线,求k的值。
解: = =(2 )( +3 )= 4
∵A, B, D共线 , 共线 存在使 =
即2 +k =( 4 ) k=8
5.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B∥CD且AB=2CD,M, N分别是DC, AB中点,设 = , = ,试以 , 为基底表示 , ,
解: = = 连ND 则DC╩ND
= = =
又: = =
= = =
=( + ) =
6.1kg的重物在两根细绳的支持下,处于平衡状态(如图),已知两细绳与水平线分别成30, 60角,问两细绳各受到多大的力?
解:将重力在两根细绳方向上分解,两细绳间夹角为90
=1 (kg) P1OP=60 P2OP=30
= cos60=1 =0.5 (kg)
= cos30=1 =0.87 (kg)
即两根细绳上承受的拉力分别为0.5 kg和0.87 kg
数学星球6
数学岛历险记2(进入数学岛)
困难分配问题4
数学星球8
森林公安局7(失窃了多少个桃子)
数学星球1(神奇的数学星球)
数学岛历险记1(进入数学岛)
趣味数学之童话和故事1
渡河与让路问题2
趣味数学之怎样算4
趣味数学之怎样算2
福尔与数学大盗2(电话号码)
小虎漫游数王国3(智过数学谜林)
福尔与数学大盗3(黑风寨里任军师)
数学星球2
趣味数学之怎样算5
猜一猜,算一算2
趣味数学之童话和故事2
福尔与数学大盗1(银行被盗)
趣味数学之童话和故事4
速算,巧算2
森林公安局4(委屈的服务员)
渡河与让路问题1
趣味数学之童话和故事5
森林公安局6(作案时间)
数学星球1
趣味数学之童话和故事6
猜一猜,算一算3
趣味数学之童话和故事3
猜一猜,算一算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