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11年浙江省高考数学备战2012年高考数学_考前复习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析2011年浙江省高...
首页>学习园地>考前复习>浅析201...

浅析2011年浙江省高考数学备战2012年高考数学

2016-10-25 收藏

夯实基本功,平稳求创新

-------2011年浙江省高考数学浅析与2012年高考数学备战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从数学部分来看,题目整体难度比去年略有降低,理科题型相对稳定,文科有创新。从考查知识点分布看,试题覆盖面很大,在新课标所要求的各知识系列中基本上都有试题,考查的知识、技能、方法不偏不怪,一些试题明显取自于教材,对中学数学的教与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难度梯度设置合理

试题难度依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顺序依次递增,各类题中都是起步容易逐层推进。五道解答题仍设10小问,通过分步设问,入口宽、上手易、深入难,使不同程度的考生得到相应的分数,既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又会有很好的区分度。

文科和理科的第一道大题都是考察三角函数,并且不偏不倚,均是平时训练的重要题型。文科生考察的是三角函数图像,创新点在于通过一个简单的解三角形,求出振幅A。当然,过点Q作QM垂直于x轴于M,能更快的解出QM的长度。这道题难度不大。理科生的三角函数题考察的是解三角形的问题,也是浙江省在此块命题的惯例,B为锐角此条件如何处理,对大部分同学来说也应该是很娴熟的。

今年浙江省理科一改前两年第二大题考察概率的风格,和文科一样考察了数列,第一问没有差别,文科生的第二问仅考察了等比数列的求和,需要学生对数列的角标含义理解深刻,难度不大。理科生第二问除考察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外,还考察了最基本的一种裂项相消求和的问题。最后需要对两个数进行比较大小,也是用最基本的作差法可以解答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思想运用。本题也为我们在备考2012数学时需注意到重基础、宽知识面的复习策略。

理科立体几何的题目与近两年的难度持平,也是探索型求二面角的问题,这种题型对理科生来说并不是新题型,拿分不难。今年文科的立体几何打破常规,没有考察线面角的求解而是考察了二面角,这让许多学生始料不及。但可喜的是文科生若掌握了建系的方法,本题完全可以建系,那么这道题得分就轻松很多。此题也提醒我们在2012数学备课方面应重基础、宽思路。

文科生的导数题也是司空见惯的一种题,虽然涉及到的求导,但求导后求零点时考察的是含参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这种题型笔者在平时给学生们训练时是重点内容,这一小题需要学生具有灵活的运算技巧。第二小题是笔者总结的导数三大题型中恒成立的问题,学生们上手可能就想到需要讨论,非常繁琐。但如果利用到第一问的结论,观察到特殊值,又恒成立,说明,即。若从这一点入手后,讨论的内容就少很多。由于第一问求出的增区间为,包含,因此在内为单调递增的。那么对于这种恒成立问题,只要即可。解得。理科生的导数题创新性较大,第一问较常规,不作解答。第二问看到很多其它的解答,通过对原函数进行求导,讨论解答,非常繁琐。笔者经常跟学生强调,对于恒成立问题中的求字母取值范围的题型,如果分离变量能够得到一个函数,进而把问题转化为求函数值域的问题,那么可以优先考虑分离变量的思想。不过此题在分离时需要开根号,较少见。

浅析2011年浙江省高考数学备战2012年高考数学1

解析几何的本次考察也出乎笔者的意外,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非常让人震惊。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第一问的简单,第二方面是第二问的计算。在解决这两道题时都应注意到,若设直线PA和PB的斜率,则计算量会很大,可以设点A坐标为,在求AB斜率时可用关于的方程的两根的韦达定理来表示,计算量会少很多。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通过对综合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难度梯度设置较为合理,知识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的考察,不偏不怪,具有相当的创新力,没有按照套路来出题。综合题的72分设置既能够保证大部分同学的得分率,后两道题对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能保证试卷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二、复习建议

通过对今年试卷的分析,笔者给2012参加考试的同学一些建议:

(1)内容复习应更加全面和综合,不能局限于往年的传统出题模式与考查问题的方式,在夯实基本功的前提下,努力开发学生平稳中的开拓创新能力。

(2)重视最基础的题型和应用,重视知识面的广度。

(3)一定要建立起严密的知识体系,要总结具体的某个章节的数学模型,并建立起针对性的解题思想。拿笔者给2011高考的学生们的复习体系来说,仅针对大题而言,浙江省三角函数常考察的题型有三种,而此次文科和理科各考察了一种,并且理科的值域问题还特意拿一个专题来讲;数列的大题,无论是文科题还是理科题,都是复习过程中反复强调的最基础的题型;立体几何笔者善于给学生们讲解一种基本通杀的方法--建系,本次考试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是非常给力的,特别是文科,因为学生平时在学校求二面角的训练相对较少,但笔者研究浙江省命题规律,立体几何的考题都能建系,因此对文科生也灌输了建系的方法,在此次考试中就凸现了较大的优势;文科和理科的导数题型都是笔者总结的三大题型中的恒成立问题,运用的思想也是重点强调过的思想--函数单调性结合导数图像(文科)、分离变量思想(理科)。本次高考的解析几何的问题处理思想是笔者总结过的,但是直线与圆相切的题型确实超乎笔者的体系范围之内。平时训练的题型以圆锥曲线与直线相交模型居多。

简言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考生快速产生解题思路,减少走弯路的时间。按照笔者的知识体系,如果考生跟随老师学习的透彻了,在此次考试的72分综合题中,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只有解析几何的第二问(约8分)平时训练较少,但该问题的处理思想是反复讲到的,其它大题的题目都是平时训练到娴熟的地步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本次文科和理科高考题的导数题和解析几何题都非常灵活。

数学要学的东西只有两个--体系和思想,建议考生跟随一个老师的知识体系下来,同时学习并运用数学思想。每一个老师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脉络,学生应主动探寻这其中奥妙,当你理解老师的这个体系时,你会豁然开朗,做题自然也会接近甚至超过老师的娴熟程度。祝愿同学们在2012的复习中一切顺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