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5
收藏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写比及求比值。
2、理解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4、渗透知识源于实践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并在此基础上求比值
教学关键: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创新情境、复习迁移
创新情境:六
(1)班参加电子计算小组男生人数有5人,女生有4人。
同学们看到这些信息,你们知道哪些问题?
可能会出现六种以上比较的方法: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人。
2、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人。
3、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倍。
4、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
4、男生比女生多25%。
6、女生人数比男生少20%。
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对某些数量进行比较。
除了以上六种比较的方法,你还知道其他比较的方法吗?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量比较的方法。
揭示课题:比的意义(板书)
同学们,这节课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1) 概括比的意义
A:出示例1: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倍,怎样求?谁和谁进行比较?
5÷4= 两数相除(板书)5 、4和 分别表示什么?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倍,是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进行比较。我们又可以说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比4 两个数的比(板书)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怎样求?谁和谁进行比较?
4÷5= (板书)4 、5和 分别表示什么?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是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进行比较。我们又可以说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比5 (板书)
B:出示例2: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求这辆车的速度。
180÷3=60(千米) (板书)180 、3和60分别表示什么?
谁把它能说成两个数量的比?
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又可以说成: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180比3(板书)。
60千米是谁与谁的比的结果?
概括比的意义:
5÷4= 5比4
4÷5= 4比5 讨论: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
180÷3=60(千米) 180比3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练习:试一试
1、 李强植树6棵,张明植树5棵。说出李强和张明植树棵数的比。
2、 3支圆珠笔的总价是6元,圆珠笔的单价是多少元?说出圆珠笔总价和数量的比。
练一练
甲
(1)甲、乙两个长方形周长的比是( )比( )。
3米
(2)甲、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比是( )比( )。
乙 1米
5米 8米
3、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每分钟转25转,小齿轮每分钟转92转。大、小两个齿轮转数的比是( )。
4、六
(2)班有男生24人,女生23人,写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再分别写出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2) 学习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是除号。那么表示的比的符号叫什么呢?(比号)
我们来写一个比号。5比4写作 5:4,读作 5比4。
前项 后项
比号
练习:练一练
读出下面各个比:120: :1 1.6:1.8
(3) 学习求比值的方法
既然两个数相除叫做比,那第5:4如何进行计算呢?
5:4=5÷4= 计算结果叫做什么?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完善各部分名称)
比值
讨论:比和比值一样吗?
练习:练一练
求出下列各个比的比值:
45:135 0.42:0.14 :1 1.8:2
(4) 探究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学习和探索,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比,了解了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了如何来求比值,请大家想一想,比跟什么关系最密切?(除法、分数)
比还可写成分数形式,5:4可以写成 ,还读成5比4,说一说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分数形式的比与分数的写法也不一样,教师示范写法。
板书: 比号
练习:把下列比写成分数形式的比:21:100 32:15
请你与分数 作一下比较,有什么联系和不同?(比的前项、比号、后项、比值相当于……意义不同,读法不同,写法不同)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联 系 区 别
5:4 前项
(5) 比号(:) 后项
(4) 比值
一种关系
5÷4 被除数
(5) 除号(÷) 除数
(4) 商
一种运算
分子
(5) 分数线( )
分母
(4) 分数值
一个数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体育比赛的比分和我们今天的学习的比一样吗?
(三) 反馈矫正,贯穿全课
综合练习:
1、有4只羊共重140千克,羊的总重量和只数比是( ):( ),比值是( )。
2、3÷8=( ):( )=
=( )÷( )=( ):( )
23:8=( )÷( )=
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4、甲数是乙数的6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5、小康村今年粮食比去年增产10%,今年与去年粮食产量的比是( )。
6、 1小时: 15分钟的比值是( )。
(四) 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2016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次函数》课后习题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
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一次函数》随堂练习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人教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单元测试题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第一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
1.1 正数和负数教案
正数和负数(1)教案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
教案:正数和负数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数学
有理数的减法(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
1.1正数与负数教案
有理数的减法(第三课时)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七上1.1 正数和负数教案
初三下册数学《用频率估计概率》基础达标测试
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
1.2.1有理数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频率与概率》单元测试题
1.2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
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教案
冀教版初二数学下学期课后作业题: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绝对值(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卷
初二下册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知识点巩固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