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4
收藏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
(二)反馈.
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
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
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生产小组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2100个零件.实际用了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务?
2.一个编织组,原来30人10天生产1500只花篮,现在增加到80人,按原来的工效,生产6000只花篮需要多少天?
六、板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试题练习
二年级口算题:表内乘加混合
秋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2012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习题
数学二年级上册习题:《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必备小升初数学基础知识模拟检测
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试题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题
数学二年级上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试题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小探究》试题
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题
西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试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试题练习
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试题
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试题
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2、3、4的乘法口诀》试题
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试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试题
数学二年级上册:《2、3、4的乘法口诀》试题
西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试卷2015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形成性测试卷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三次期末考试题(苏教版)
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试题
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试题
西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试题
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试题
数学二年级上册试题:《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