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大小的比较一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分数大小的比较一

分数大小的比较一

2013-07-14 收藏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在数学世界里,结识很多好朋友。我们刚刚认识了分数,看看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练习: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面积(其中一题突出“平均分”)

  师:看来大家已经和分数成为了好朋友,他要邀请我们去一个好地方,当当蛋糕房开业了,快来看看吧!

  当当蛋糕房里推出两款特色蛋糕,巧克力蛋糕和水果蛋糕,你喜欢哪一种?请你调查小组同学的选择情况,你能用分数分别把调查结果表示出来吗?(出示调查要求)

  学生调查,汇报。

  师:到底喜欢哪种蛋糕的人更多,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探索规律

  (一)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1、师: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1)多种方法比较

  折纸、画图形、画线段

  (2)汇报结果,板书

  师:介绍你们是怎样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的?

  (3)观察分数及比较结果,总结规律。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比较的方法,你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不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

  板书: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师:你能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问题吗?

  (4)用规律练习3道题

  (二)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当当非常感谢大家帮他做的小调查,送给大家每人一个相同的蛋糕,请你带回家与家人一同分享。你们家有几口人?你吃了其中的几分之几?你的好朋友呢?(询问多人,记录分数)

  1、任意选择两个分数,他们谁吃得多?请你与好朋友一起合作,想办法比较出两个分数的大小。

  (1) 合作,用喜欢的方式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2) 汇报,展示,板书结果。

  师: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你们的比较过程及结论。

  (分母代表将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2、我们班有两对双胞胎,(笑笑哈哈、乐乐闹闹)一对家里共有5口人,一对家里有4口人,请你帮助两个哥哥比一比,谁吃的那块比较大?

  (画图比较),从分数的意义的角度分析?

  3、我再来观察这一组比较的结果,你能尝试着总结规律吗?

  板书: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大。

  4、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小结:你能总结一下我们今天一同探讨“比较分数的大小”,你有了哪些收获吗?

  生总结。

  师:看来我们今后可以运用这些规律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比较分数大小的问题。只是小猪和小猴在比较的时候出现了点小问题,也要提醒你注意啊!

  (三)小猪与小猴吃蛋糕,一定一样多吗?——比较分数的大小,要以单位“1”相同为前提。

  师;这节课我们更多的了解了有关分数的知识,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动智慧的大脑,来迎接这位朋友对我们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

  1、比较分数大小

  (1) 看图、写分数、比大小 2道

  (2) 看分数,比大小 6道

  2、补充分数的不等式 4道

  3、用分数表示数轴上的一点,并比较大小

  4、三个分数比较大小 1/3 2/3 2/4

  5、一大一小怎样平均分?

  四、拓展延伸

  师:你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相信你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可是当当蛋糕屋里有人不太开心,小兔子菲菲和小狗汪汪买了一个蛋糕,菲菲吃了这个蛋糕的1/5,汪汪吃了这个蛋糕的2/5,到底还剩下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他们弄不清楚了,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好吗?

  〖教学反思〗

  “比大小”是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基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我将课堂教学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复习整理。进一步巩固已有的学习成果,强调分数意义,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探索规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分、折、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比较方法,并在多个实例中尝试概括比大小的规律。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和游戏情境,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交流解决。

  整节课以一个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整堂课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图形直观验证猜想的方法,发展到抽象思维。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突出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合作者角色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情况,我适度地拓展知识的广度,在教材要求掌握“分子是1,分母不同”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扩展为“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学生掌握的效果很好,为以后的知识系统性打下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的反馈交流外,还要注重生生之间的评价交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碰撞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扩展。注意教学的艺术性,倾听学生的发言,并能用“点睛之笔”来引导学生简洁、准确、完整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一定保证相应的环节,要在个体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另外在应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扩展适度,突出梯度。

  在多次的课程活动中,在领导和老师们无私的帮助下,感觉自己有了很多的收获,但仍然有太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从有秀教师身上汲取更多的营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