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求平均数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熟练掌握解答方法.
3.学会分析统计表中包括的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编制和检查一个统计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本节课整理和复习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三项内容.通过学习掌握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题关键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统计表包括的内容及数量关系,掌握编制、填充、检查统计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解答有关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题,编制和检查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简单的统计】
1、教师提问导入.
同学们,记忆是智慧之母,你们谁的记忆最好呢?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在小学阶段都学了哪些统计知识?都是在哪册书上学的?
2、学生汇报.
在第十册的第一单元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数;
在第十二册的第四单元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
二、归纳整理.
(一)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说明:统计知识在生产、工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认真学好统计知识,提高统计能力.
(二)整理复习求平均数.【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统计】
例1.某初级中学七个班的学生人数如下:
初中一年级:一班40人,二班38人;
初中二年级:一班40人,二班40人;
初中三年级: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
1、学生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独立解答.
3、教师提问: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必须先求出什么?
例1的平均数是按什么平均?
如果已知七个班的平均人数,求这七个班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
4、启发思考:求平均数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先求出一组数的总数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几份.用总数量除以要分的总份数就等于平均数.
5、练习.
在一堆小麦中取样五次,每次测得小麦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这五次测得的小麦千粒重平均数是多少?
6、学生独立解答例2.
振华小学六年级学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个;二班50人,共做292个;三班47人,每人做6个.六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做多少个?
7、思考:结合两道例题的解答过程,能试着概括出一个关系式吗?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冀教版八上17.4《用计算器开平(立)方》word教案
八年级上18.3图形与坐标教案(冀教版)
冀教版八上19.3《频率与概率的关系》word教案
2012冀教版八上13.3《一元一次不等式》word学案2
冀教版八上16.3《勾股定理的应用》word教案
冀教版八上16.1《勾股定理》(第1课时)word教案
2012冀教版八上18.1《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word学案
冀教版八上19.2《可能性大小》word教案
冀教版八上15.3《轴对称的性质》word教案
冀教版八上18.3《图形与坐标》word教案
冀教版八上13.3《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二课时)word教案
冀教版八上15.5《等腰三角形》word说课教案
八年级上18.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和点的坐标教案(冀教版)
冀教版八上15.5《等腰三角形》word教案
冀教版八上17.3《实数》word教案(二)
八年级上3.3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冀教版
2012冀教版八上13.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word学案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学案
冀教版八上17.5《实数的运算》word教案
冀教版八上17.2《立方根》word教案
冀教版八上15.1《生活中的轴对称》word教案
冀教版八上18.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和点的坐标》word教案
2012冀教版八上13.1《不等式》word教案
2012冀教版八上13.1《不等式》word学案
冀教版八上15.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word教案
冀教版八上14.3《分式的加减》(第1课时)word教案
2012冀教版八上19.2《可能性大小》word学案2
冀教版八上17.1《平方根》(第1课时)word教案
八年级上13.1 不等式课时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八上16.1《勾股定理》(第2课时)word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