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4
收藏
《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心得交流
这一阶段时间阅读了《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这些建议给所有的新、老教师及时提供了迫切需要也本该得到的帮助和培训:为“教”和“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新教师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促进新教师和教师指导者之间更多的探讨和互动;为老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案例;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教师提供了素材。这些建议和一些观点,对于当前的数学教育者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帮助。数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思考过,数学教学,我们应该追求什么?
《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很多活力,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这些都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但是,我们却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纪律都似乎变差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应该追求什么呢?文章作者说到:"把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得非常简单明了,让数学课散发数学特有的魅力才是数学教学所应该追求的境界。因此,数学课只有追求更高层次的简约求实的境界才会彻底解放学生,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为学生的教学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
我想,数学教学内容首先要精简和目的明确。一节课40分钟,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内容,就会显得既精又简。以一年级上册的《钟表的认识》为例,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来自学生的三个问题:①学什么内容?②认钟表的意义是什么?③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用?)作为教师把握了这三个核心问题,也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课堂内容就相当清爽、简洁。其实,教师若能抓住这三大问题,教学内容就一定能处理得得心应手。
其次,教学过程要简化。数学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有些教师的课堂设计使许多原来简单的课堂变得纷繁复杂。有些教师为了"作秀",特意设计一些障碍与陷阱,搞到学生大半天摸不着头脑,反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应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比如在《8﹑7加几》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8﹑7加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教学过程简洁明了,轻重得当,没有那种费尽心机联系生活只为理解某一概念的做法,收获甚好。
再次,使用教学媒体要适当。起初,多媒体的使用很流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实践证明,过多使用多媒体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还会削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利用。多媒体课件不是万能的。我们还是要以常规媒体为主,多媒体为补。有些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到了没有多媒体就上不好课的思想,这是不合乎教育教学规范的。关键时候可以用用,其实只要我们吃透教材,把握好学生,课堂教学照样可以很成功。
总之,任何学科的教学,我们都应该先认真想想,我们的教学应该追求什么?然后将各种知识有机整合,把内容更为经济、更为活力、更为简约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以低成本取得高收益。
初二数学(下)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
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没有答案)
一次函数(无答案)[上学期]
八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自测题
湖北省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八年级上册期末统一测试卷[上学期](无答案)
八年级上月考试卷(无答案)[上学期]
初二竞赛练习[上学期]
初中数学夏令营赛前模拟试题(09)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数据的收集
初中数学夏令营赛前专题训练(10)数论(C)
14.2等腰三角形[上学期]
初二数学单元试题(四边形)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B[上学期]
第二届澳门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试题
初中数学夏令营赛前模拟试题(05)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辽宁试题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无答案)[上学期]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复习题[上学期](无答案)
八上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没有答案)
南师大附中初中二年级数学单元测试
八年级《一次函数》单元测试[上学期]
初中数学夏令营赛前专题训练(12)组合(D)
2005学年龙潭中学第一学期初二级期中检测题
位置的确定[上学期]
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二数学试题(无答案)
四边形性质探索[上学期]
数学辅导试卷(无答案)[上学期]
2006年浙江省初中数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奥林匹克模拟试卷(六)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