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0
收藏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题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一)——方法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
(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
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
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
(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空白的条形统计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
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
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 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进行,并填好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课后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依照他们积累的经验解决问题,是新课程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高一数学:25 算法初步[视频]
高一数学:2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视频]
视频: [数学学习方法]李伟峰 第1讲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视频]
高一数学:52 复合函数(一)[视频]
高一数学:36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视频]
高一数学:50 同角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视频]
高一数学:37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视频]
高一数学:27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视频]
高一数学:26 算法的概念[视频]
高一数学:32 循环语句[视频]
高一数学:0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视频]
高一数学:31 基本算法语句[视频]
高一数学:63 三角变换(一) 第二讲[视频]
高一数学:10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视频]
高一数学:54 三角函数知识的简单应用[视频]
高一数学:49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 诱导公式的应用[视频]
高三数学:李伟峰 第1讲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视频]
高一数学:16 立体几何的定理体系[视频]
高一数学:48 诱导公式[视频]
高一数学:55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形式[视频]
高一数学:08 函数综合问题[视频]
高一数学:2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视频]
高一数学:58 实数与向量的乘积[视频]
高一数学:29 循环结构[视频]
高一数学:20 直线的方程[视频]
高一数学:56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视频]
高一数学:15 表面积与体积[视频]
高一数学:46 三角函数线的应用[视频]
高一数学:13 空间几何体[视频]
高一数学:61 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视频]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