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9
收藏
测定直线
测定直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3)使用标杆测定两点间直线的方法。
学生先看第79页内容。
教师用教具讲解,教学生使用标杆的方法,怎样测定两点之间的直线。
问:为什么插在C点的插杆必须和B点标杆同时被A点标杆挡住,三点才在一条直线上?
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一条直线。测定直线后,就可以就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A、B间的距离。
三、实际测量练习。
1、 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测量操场的长,另一组测量操场的宽。每组再分成两个小组。
2、 小组内各成员由小组长负责,明确分工,分配好测量工具,讨论好测量方法。
3、 测量后,记录有关数据。
4、 一个小组完成后,另一个小组接着测量,(已测量过的同学自由选择同学讨论测量方法和疑难问题。)
5、 完成后回教室,整理测量数据,计算所求问题。
6、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体会与结果。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具体指导,让学生注意把标杆扶正,认真观察,使后面的标杆被前面的标杆挡住。
四、小结。
要知道土地大小,就必须测量土地。本课要求大家认识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并对实际测量中的不正确方法,指出原因,提出注意点。
五、作业。
1、复习课本有关测量方法,要求理解和掌握。
2、练一练第1~2题。
3、《作业本》。
2016六年级数学期末必会知识点之分数
西师大版下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2》教案
2016年高考数学要怎样才能避免审题失误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搭一搭2》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填空题专项能力训练习题4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分苹果》教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和9的加减法》教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
2016六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之圆
北大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之动物乐园》教案
2016年高考数学考试常见失误和对策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一)》教案
2016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北师大版)
小学六年级下册填空题专项能力训练习题5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分草莓》教案
人教版一下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综合训练试题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类练习之填空题练习1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2016(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卷
西师大版一下数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填空题专项能力训练习题2
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实用的技巧总结
北大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之文具》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之平均分》教案
2016年高考数学最后几天该怎样冲刺
2016年高考数学的提分方法总结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小数的减法》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