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7
收藏
教学目标
(一)在复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笔算法则和验算方法。
(三)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乘数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积的书写位置。
难点:计算的正确性。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卡片口算。
100×3 7×100 6×200
3×400 5×300 7×200
抽问口算过程,如7×200口算过程是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是1400。2.板演。
用竖式计算314×35=?
订正时,针对算式提问:
314×35=10990
(1)1570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积的末位数要和哪一位对齐?(2)“942”表示多少,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积的末位数应和哪一位对齐?由学生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3)说一说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教师在复习题乘数的百位上用黄粉笔写2,使314×35变成例3:314×235,突出知识新的部分。教师板书课题: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2.教学例3:314×235=?提问:
(1)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
(2)用乘数百位上的2去乘,表示什么意思?
(3)乘得的积的末位数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指定一名学生把黑板上的题做完,全体学生把课本上的例3做完。
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
(1)用乘数百位上的2去乘被乘数,也就是314×200,表示200个314,得 62800,积的末位的8应该写在百位上。
(2)这个竖式一共有三个部分积,最后要把这三个部分积加起来。
(3)由学生把314×235的全过程说一遍,使学生对法则有一基本印象。
练一练
做完下面各题。
3.引导学生归纳法则。
利用复习题和例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是先用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
(2)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泣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3)把各部分的积加起来。
不同点:
乘数是两位数,就有两层部分积;乘数是三位数,就有三层部分积。
最后由学生归纳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3页的法则。
4、乘法的验算。
教师说明:在乘法里,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如314×235=73790,314和235都叫做73790的因数。
我们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两遍得数一样,说明计算正确。
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把例3验算一遍。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验算。
416×352 325×241
指名两个同学在投影片上做,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改正。
组织学生讨论: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数目比较大,怎样使它减少错误呢?
引导学生总结出:
(1)把题目抄对,数目一搬家一检查;
(2) 按法则计算,特别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那一位数对齐;
(3)每一位计算时要正确,特别要注意进位的地方;
(4)每道题都要进行验算,题目中没要求写出验算竖式时,可以在原式再乘一遍。
3.思考性练习。
我们学习了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那么乘数是四位数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呢?
接着把下题做完。
4.课后练习:
练习十三第1,3,4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总结的计算时应注意的四点,使计算正确。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是在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中,学生理解了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积的末位上的数要和十位对齐,乘数是三位数就可以依此类推了。因此,新课前复习了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和算理及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
新课是由复习题(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在百位上添一个数引入,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试算。这样安排,帮助学生由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类推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不仅使学生学会新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然后通过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对比其异同点,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并介绍了验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验算。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步骤增多了,数目增大了,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错。因此,在巩固练习中,采用改错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怎样减少计算中的错误,应注意些什么?大家照着去做,提高正确率,采用这种方式,学生易于接受。
板书设计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例3
板演:
验算:
乘数是三位数乘法计算法则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3教案3.3 几何概型
【 新人教A版必修一】高中数学《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学案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3教案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高中数学必修一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随堂优化训练课件(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1.1.2程序框图和顺序结构随堂优化训练课件ppt
数学必修一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练习题
数学必修一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学案与课时训练
【新人教A版必修一】高中数学《2.2.3 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应用》学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 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自主检测试卷及答案
必修一课件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第1课时)
苏教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章末训练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1.1.3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随堂优化训练课件ppt
高中数学必修一 2.3幂函数随堂优化训练课件(人教版)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3教案 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
数学必修一 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概念、指对互化练习题
必修一课件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数学 必修3 第三章概率课后提升练习及答案
2015年高考复习《2.1函数及其表示》考点分析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一】高中数学《2.2.3 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人教A版必修1知识模块汇总试卷 含答案
数学必修一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学案与课时训练
高中数学必修一3.2.2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随堂优化训练课件(人教版)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3教案 2.1.3分层抽样
数学必修一 对数与对数运算2对数的运算法则练习题
数学必修一 对数与对数运算3换底公式练习题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3教案1.1.1算法的概念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3教案2.1.2 系统抽样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3教案 条件语句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3教案3.1随机事件的概率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3教案2.1.1 简单随机抽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