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7
收藏
教学设计:
本节课从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体会实际生活中两种算法的客观存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先感知再抽象出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在设计中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
教学内容:
《减法的运算性质》(《现代小学数学》第七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并利用性质进行有关的简算.
(2)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及综合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师:我在商店买牙膏花4.5元,买香皂花3.5元,付给售货员10元钱,请帮老师算一算,售货员应找给老师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10-(4.5+3.5) 10-4.5-3.5
二、研究分析减法的性质.
1.出示例1:四年级一班有图书84本,借给第一小队26本,借给第二小队30本,还剩多少本?
方法一:先求共借出多少本,再求还剩多少本.
方法二:先减去第一小队借的,再减去第二小队借的.
2.师:这两种算式间有什么关系?
3.观察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4.请学生分组讨论有什么规律.
5.概括讨论的结果.
(1)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用这个数依次减去这两个数.
(2)一个数依次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6.练习:在下面空格上填出适当的符号.
459____47____153=549-47-153
673-(173+48)=673____173____48
7.用字母a、b、c代表任意的三个数,表示减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或a-b-c=a-(b+c)
8.练习:把左右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师:根据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运用性质简算.
1.出示例2:
638-(438+57)
=638-438-57
=200-57
=143
师:怎样算比较简便?
根据什么?
2.练习:
(1)756-(165+48)
(2)832-346-154
(3)876-(276+158)
(4)3950-668-232
四、小结:
1.什么是减法的运算性质?
2.通过学习还有什么疑问?
五、板书设计:
中考数学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案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学案
二次根式导学案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初二期中数学复习试卷(第二学期)
方差与标准差导学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位似
二次根式的乘除(1)(2)导学案
中考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
圆复习导学案
折纸与证明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导学案
初三数学上册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复习教学案
二次根式的加减导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教案
中考数学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位置关系复习教案
三角形中位线学案
二次函数(1)学案
中考数学视图与投影复习教案
中考数学因式分解复习
概率导学案
中考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的概念复习
你能证明它们吗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导学案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2复习
等腰梯形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二次根式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