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7
收藏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二)会利用这些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求未知数x的书写格式。
教具和学具
插图放大图及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全体学生做课本第146页的口算卡片(六)。
2.填空。
出示口算卡片。
( )+20=50 300+( )=360
70+( )=76 ( )+200=700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习了加法,今天我们来研究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学例1。
(1)出示课本中的第(1)幅图。
提问:
①谁能说一说图的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③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④说一说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加数+加数=和。等号两端交换一下即:和=加数+加数。
(2) 出示第(2)幅图。
提问:
① 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 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60-25=35(本)
引导学生同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1)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第一个加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1)题里是和及第二个加数。)
③怎样求第一个加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
(3)出示第(3)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什么意思?
②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60-35=25(本)
引导学生同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1)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第二个加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1)题里分别是和及第一个加数。)
③怎样求第二个加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二个加数=和-第一个加数
(4)第(2)、(3)题进行比较,归纳为一个关系式。
提问:
①第(2)题要求的是第一个加数,第(3)题要求的是第二个加数。同学们分别总结了它们的关系式,都用减法求出,这两个关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个关系式呢?
②把两式中要求的加数称为一个加数,把已知的加数称为另一个加数,请同学们归纳成一个关系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运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
教师谈话:过去我们验算加法时,采用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今天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应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即从所得的和里减去一个加数,如果得另一个加数,就是加法做对了。
验算:375+89=454。
差不等于其中一个加数,说明加法的得数是错误的。
把加法再计算一遍,正确答案应是:
练一练
用减法检验下面的加法得数对不对。
(1)6274+52016=58290 (2)24138+8289=32327
全班一半的同学做第(1)题,另一半同学做第(2)题,分别指定一名同学在投影片上做,以便订正。
(1)6274+52016=58290
加法的得数正确。
(2)24138+8289=32327
加法的得数不正确。
再让学生计算出第(2)题的正确得数。
4.教学例2。
教师谈话:过去我们学过填括号的题,如:( )+8=15,想一想,用上面的关系,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
(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15-8=7,所以括号里填7。)
教师出示:( )+15=40
学生说出应用关系式,求出括号里的数是25后,教师指出括号里的未知数可以用字母x表示,变成例2。
例2 求x+15=40中的未知数x。
读、写x。介绍x是拉丁字母,一般用来表示未知数。
提问:
(1)在等式x+15=40里,x表示什么数?
(2)怎样求出x是多少?
(3)根据什么用减法计算?
教师介绍解题书写格式:
强调每算一步,等号要对齐。
指导检验,把25代入原式中的x,看等式两边是否相等。
练一练
求x+48=62中的未知数x。
及时纠正错误的书写格式。
(三)巩固反馈
1.课堂练习。
试做练习七第3题。 随堂订正,注意书写格式。
总结性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怎样求一个加数?
(3)利用加法各部分间关系可以干什么?
(4)求未知数x在书写格式上要注意什么?
2.课后练习:
练习七第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本节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利用三幅图,由学生分别列出算式,把第2题、第3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别总结出关系式,再归纳出一个求加数的关系式。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第二层次,利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验算加法,使学生掌握两种验算加法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层次,利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加法中的未知数x。教学中注意利用已有知识在括号里填数引入,着重介绍了书写格式,为以后正式学习解方程打下基础。教学过程的最后,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训练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例1
(2)60-25=35(本)
(3)60-35=25(本)
375+89=454
加法得数错误。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例2 求x+15=40中的未知数。
42、【北师大版】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相似整合与提升作业
14、【北师大版】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作业
09、安徽省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二单元方程与不等式第8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讲本+练本课件
11、安徽省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三单元函数第9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讲本+练本课件
31、安徽省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六单元圆易错题集训课件
14、安徽省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三单元函数第11讲反比例函数讲本+练本课件
03、安徽省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一单元数与式第3讲分式讲本+练本课件
06、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一元二次方程作业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13、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3实践与探索1作业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02、安徽省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一单元数与式第2讲整式及因式分解讲本+练本课件
17、安徽省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三单元函数易错题集训课件
21、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3相似三角形23.3.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作业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49、【北师大版】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反比例函数6.1反比例函数作业
27、安徽省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五单元四边形易错题集训课件
22、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3相似三角形23.3.4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作业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01、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章二次根式21.1二次根式作业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11、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2.2.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作业课件新版华东
37、【北师大版】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相似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作业
07、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2.2.1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1作业课件新版
08、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2.2.1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2作业课件新版
33、安徽省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七单元图形的变化第25讲图形的平移对称旋转与位似讲本+练本课件
52、【北师大版】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反比例函数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作业
47、【北师大版】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投影与视图达标测试卷作业
30、安徽省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六单元圆第23讲与圆有关的计算讲本+练本课件
36、安徽省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八单元统计与概率第27讲概率讲本+练本课件
05、安徽省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一单元数与式易错题集训课件
15、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1成比例线段23.1.1成比例线段作业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02、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章二次根式21.2.1_21.2.2作业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12、2019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2.2.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作业课件新
16、安徽省2019年中考数学第一轮考点系统复习第三单元函数第12讲二次函数第2课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讲本+练本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