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一、纵观诗史,以读诗促读诗。
这一方法就是以课本中入选的诗歌为基点,向古今中外所有的优秀诗歌辐射,挖掘人类的优秀文化,以这些优秀的作品去阐释教材中所选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是指诗歌整体所传达出的一种审美取向。传统的一字一句的解释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诗歌字面所传达的意思,但诗歌整体传达的意境却不容易让学生把握住。作为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以语言来引导、启发学生,而一般的语言在诗歌这一人类智慧的火花面前往往显的苍白无力。选用一些既好懂又韵味无穷的小诗,来阐释要解读的诗人及诗歌,则在这方面显出了优势。
比如在讲解先锋派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时,关于作者的生平我侧重介绍了海子的生和死。海子一生沉湎于心灵孤独之旅中,他在单调和孤独之中写作。但他一生短短的二十五,却如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绚烂,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心灵遗产。而他的这首诗写于他死前两个月,有人评价说,这时的海子已经完全把自己视做尘世之外的人了,他真的已经完全与这个世界和解,但那不是浪子回头的和解,而是彻底解脱,沐浴在天堂之光中与现世的和解。基于海子的这些情况,我给学生介绍完他的这些基本情况之后,引用了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两句: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一方面简短而恰如其分的概括了海子的一生,另一方面也为这首诗讲解中情感基调的把握,幸福的理解等奠定了一个好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讲解这首诗显得顺理成章。事实证明,学生在理解时也很容易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
这一诗歌教学方法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以一个单元诗歌的阅读带动了一批诗歌的阅读,以诗歌阅读促诗歌阅读,利用诗歌间的互通关系,旁征博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读诗趣味。
二、三言两语,以习语、典故促诗歌理解。
这一方法即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表达的意思时,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语言略加点拨。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我在讲解闻一多的《死水》时,以爱之欲切,痛之欲深来解释闻一多以死水来为媒介抒发自己的绝望之情与对祖国无以附加的爱;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说明死水的实质;以凤凰涅槃来解释诗歌的最后两句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适当点拨,以讨论促思考。
这一方法是针对适合以多角度来理解的诗歌而言的,可以适当点拨,启发学生思维,然后把对诗歌的理解交给学生自己,通过他们之间互相讨论,得出自己的见解。如:在讲解卞之琳的《断章》这一小诗时,我提示学生可以从装饰、相对性等方面理解这首诗,经过学生讨论之后,我就让学生自己来谈这首诗。学生发言非常踊跃,他们谈到了人生的无奈,谈到了人生中的主角与配角的转换,谈到了为他人做嫁衣,谈到了人生就象一场戏等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通过这种结合生活进行思考,得出感悟的方式,一方面锻炼了思维,另一方面也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谈现实生活中的幼儿数学教育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17年高考数学复习点拔:不等式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我的数学我做主
初一知识点:简单的旋转作图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知识点
听《整数÷整数=小数》有感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理论素养的策略
初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章知识点集锦
四年级数学《去图书馆》教学案例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用正多边形铺设地面知识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知识点
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知识点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真正为学生考虑了吗?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轴对称的认识知识点
初一知识点:平面图形的密铺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字母表示数》听后感
数与计算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初一知识点:梯形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9章知识点集锦
八年级知识点:中心对称的图形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第10章知识点集锦~
八年级知识点:矩形正方形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7章知识点汇总
怎样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反思 重视对数学思维过程的学习
把握细节是关键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