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人教课标版-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5.2 人民币的简...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2.5.2...

2.5.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人教课标版

2013-06-15

2.5.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人教课标版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玩具等。

 

教学设计

 

设境激趣

 

聪聪、明明,他们俩今天也来了,他们有一些问题想问问大家。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1元=( )角 1角=(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教师给予鼓励。

 

[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

 

情景对话

 

(出示课件)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干吗去啊?

 

明明:我去买空尺子,我拿了12个一角。

 

聪聪:拿那么多,要是丢一个,怎么办啊?

 

明明:那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过渡进入新课

 

1.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生讨论

 

生A:可以换两张5角,一张两角

 

生B:还是多。可以用10个一角换1张1元,2个1角换1张2角。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通过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

 

2.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出示课件)

 

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3.换钱游戏:小组四人利用学具互换。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4.师:现在,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大张量贩”。

 

(课件出示)尺子:1.20元

 

明明:这1.20元是多少呢?

 

师:明明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谁来帮帮他?

 

学生讨论

 

生:1.20元就是1元2角

 

师:对了,我们看1.20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课件出示)

 

本子 0.50元 8角

 

墨水 3.00元 1元2角

 

书包 35.90元 9角

 

尺子 1.20元 5角

 

橡皮 0.90元 3元

 

铅笔 0.80元 35元9角

 

5.师:你们看,聪聪也来了。

 

(课件录音)聪聪:“听说有一些小朋友上不起学,我就拿着我的零花钱也来买一些文具,送给他们。”买一枝铅笔和一本本子用多少钱?一把尺子和一块橡皮呢?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师:谁来计算一下?

 

生:8角+5角=13角=1元3角

 

1元2角+9角=21角=2元1角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师:为什么把20角换成2元?答案(略)

 

(课件录音)聪聪:我用10元去买墨水,该怎样呢?

 

生:10-3=7元

 

6.小结:以学生为主,教师给予补充

 

7.出示课题──简单的计算

 

实践活动

 

(课件)小朋友们,你们想用手中的钱去买一些礼物,一起送给远方的小朋友吗?

 

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位买。

 

[让学生从已知和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结

 

(课件)小朋友们,今天我跟你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可真棒!小朋友们再见!

 

生:聪聪,明明再见!

 

教学设计说明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本节课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通过:摆、看、拿、想、说、换、比等形式,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专家评析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在学生知道了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了解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教学中,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故事中学习身边的数学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一、注重趣味性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使儿童喜爱的人物在屏幕上亮相,做到绘形绘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出实践性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机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三、培养自主性

 

教师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