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上 下|人教课标版-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1.1 上 下|人...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2.1.1...

2.1.1 上 下|人教课标版

2013-06-15

2.1.1 上 下|人教课标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辩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水彩笔、图画纸。

 

教学设计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这个学期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你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愿意。)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

 

学生指并回答:鼻子下面是嘴巴。

 

“嘴巴上面有什么”?(可以是鼻子,眼睛等。)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用学生熟悉的事引入课,为进一步感知上、下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新知

 

1.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互相讨论一下。

 

[联系生活激发儿童兴趣,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事例感知上和下的关系。]

 

学生可能会说:课桌上面有什么,黑板上面有什么,我们教室在二楼,楼上面是几班,楼下面是几班,等等。

 

师: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有很多,你们说的都很好。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京长江大桥去开开眼界,想去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朋友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火车、大卡车、轮船、白云等。还可能会说:火车的下面有轮船,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等。

 

只要学生描述的比较清楚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敢说,敢想,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

 

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说出,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可以是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

 

[进一步感知上下关系,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师:你们想问什么呢?

 

学生提问题,其余同学解决。

 

3.打开书,把第1页空白补充完整。

 

活动

 

1.拍手游戏。

 

a.师发口令,上、下拍手。

 

b.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拍,师说“下”生在上面拍。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小朋友动手摆,如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3.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通过趣味练习,既联系了学生的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又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增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高兴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上、下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这是新学期第一节数学课,给小朋友们介绍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这些问题,使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初步感知上、下的基本含义。

 

在新知部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进一步感知上下的基本含义,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最后又通过数学游戏,动手摆、画自己喜欢的画等在实践中充分巩固了新知,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多项技能,同时也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专家评析

 

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一方面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丰富了学生对位置的感性认识,逐步建立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把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