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案设计-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案设计

2013-04-25

 

课题 植树问题(一)

课时 1 班级 四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书119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2、会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解答。

3、经历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体验比较、区别学习方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应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发现隐藏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认真观察分析,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回顾 (1)教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探讨了有关植树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中有哪几种情形?解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再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①两端都要栽:植树棵树=间隔数+1②两端都不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③只栽一端:植树棵数=间隔数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练习二十第1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小组讨论:当大钟敲5下时,前后共有几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有多长?

③大钟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大钟敲12下,共有11次间隔,所以共需时间是:2×11=22(秒)。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从王村到李村之间设电线杆,会有几种情况?

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分析的情况,独立解答,并相互交流。根据可能会存在的三种情况,分别有三种解答结果。

a.16-1=15 200×15=3000(米)

b.16+1=17 200×17=3400(米)

c.200×16=3200(米)

教材第119页思考题。

教材练习二十第4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观察示意图,小组讨论:有多少个间隔?有多少盏灯?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封闭路线上植树时,间隔数=植树棵树。(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3号在1号队员的前面,1号队员不是第4名,而3号队员不是第1名,所以3号队员是第2名,而1号队员是第3名,当1号队员第3名时,由于号码名次不同,所以2号是第4名,4号是第1名。

所以排名是:

1号 2号 3号 4名

第3名 第4名 第2名 第1名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可能会说出:大钟敲5下,共有4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是8÷4=2(秒)。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指名汇报,然后集体订正。

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汇报。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共有三种情况:

a. 两端都设有电线杆。

b. 两端都不设电线杆。

c. 只在一端设电线杆。

学生讨论后汇报,汇报时可能会说出:1号第3名,2号第4名,3号第2名,4号第1名

三、应用练习

(1)一度长180米的大桥两侧,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①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

②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2)小刚到电影院看电影,他前面有8排,后面有9排,左边有15个座位,右边有17个座位。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每排座位一样多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小组交流。

指2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答。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七、教学反思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