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教案教学设计-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十...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教案教学设计

2017-03-13

第1课时 十几减8

设计说明

本教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两种算法进行十几减8的计算。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重视课前的复习铺垫。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复习题,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自然而然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重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上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有所了解。在学习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时,不需要教师再做更多的讲解,而是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用各种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算法,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算法,更牢固地掌握算法,达到对这些算法熟练应用的程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10+□=8+□   15=10+□=8+□

16=10+□=8+□

2.口算。

11-9=  14-9=   13-9=

15-9=  17-9=   18-9=

指名填空或说出得数,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口算练习,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巩固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探究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2情境图。

(1)观看课件,说说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8。

2.探究12-8的算法。

(1)提问:你能用学过的算法计算12-8吗?

预设

生1:我用“破十法”计算,因为10-8=2,2+2=4,所以12-8=4。

生2:我想到了8+4=12,所以12-8=4。

(2)将自己的算法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预设

生1:我能用小棒摆出自己的算法:先摆出1捆零2根小棒,再从1捆中拿掉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来的2根合起来是4根,所以12-8=4。

生2:我能把自己的算法画出来:先在左边画10个圆圈,右边画2个圆圈,表示12,然后从左边的10个圆圈中划掉8个,剩下的2个与右边的2个合起来是4个,即12-8=4。

生3:我会用算式表示自己的算法:10-8=2,2+2=4。

生4:我先画出8个五角星,再接着画出4个就是12个了,所以12-8=4。

(3)引导学生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8=2,2+□=4;8+□=12,12-8=□。

3.出示课堂活动卡。

4.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十几减8的吗?(板书课题:十几减8)

预设

生:我们可以运用“破十法”计算,也可以运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师:“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是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计算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这两种算法掌握好。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有所认识,所以这节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算法。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把自己的算法表示出来,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算法的掌握。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