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找规律(一)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
1.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摆学具、涂色、小组活动等方式,把知识进一步拓展,从而让学生创造出不同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列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事物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6分钟)
1.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会场,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动动手,看怎样排列这些灯笼最漂亮。
2.大家排得都很有创意,现在学校也布置好会场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1.小组合作,想办法布置会场。
2.观察主题图。
1.按照数的顺序在□里填上恰当的数。
(1)3,4,5,6,□,□,9,10。
(2)2,4,□,8,□。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5分钟)
1.教学例1。
(1)请大家仔细找找图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排列的,你能把排列的规律找出来吗?
(指名汇报)
(2)教师重点强调:一组事物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至少要重复3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3)完成教材85页“做一做”。
你打算按照怎样的规律涂色?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1),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想想这些碗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如果用数字表示这个规律,你打算怎样排列?
(3)课件出示例2(2),请学生自主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后填出横线上的数。
(4)教师小结: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是相对应的,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规律。
3.思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形是有规律排列的?
1.(1)小组通过摆学具,讨论交流。
(2)小组内交流对规律的理解,并尝试举出例子。
(3)同桌之间把自己的想法先交流一下,然后动笔根据规律涂色,相互评价。
2.(1)观察图形,找出排列规律。
(2)小组讨论,得出按2,3,2,3,2,3……的顺序排列。
(3)自主完成,填写数字1,3。
(4)交流对图形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对应关系的理解。
3.小组讨论,找出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图形。
2.请你按照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
△△△△△△△△
○○○○○○○○
□□□□□□□□
3.画一画,填一填。
(1)
(2)▲▲▲△△▲▲▲△△
3 2 3 2
▲▲▲△△ ____________
3 2 ( )( )
4.找出每组中不符合规律的图形,在它的下面画“×”。
(1)◎☆◎☆○☆◎☆◎☆
(2)○●○●○○●○●○●
5.按照规律给图④涂色。
三、拓展提高。(15分钟)
1.完成教材86页“做一做”1题。
2.完成教材86页“做一做”2题。
1.先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填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2.按照规律先画出图形,然后填写数字的排列规律。
6.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和颜色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形。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