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探究学习有效性的分析与...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探究学习有...

探究学习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探究学习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探究学习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因而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和反思的问题。

问题凝视:“乱花渐欲迷人眼”

[案例一]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堂再现

师:我们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探究它的面积计算呢?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们发现了什么?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在探究成果记录纸上。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 。三角形的面积= 。

……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还没有教,同学们已经自己探究出来了。

[案例二]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描述

教师在复习旧知,引入课题后,要求学生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在翻书,有的学生在画图,有的学生在计算……教师站在讲台上,一会儿看手表,一会儿看教案,任由学生自由探究。指名汇报探究成果时,学生每汇报一种方法,教师即进行板书,但并不进行评价,而是让其他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点评。

[案例三] “除法竖式”片断速写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乘法的竖式计算,今天要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6 ÷ 3,你能在随堂本上尝试用竖式计算吗?

大多数学生写成了右边的算式。

成因透视:“拨云破雾方见日”

一、 把探究学习简化为“学生动起来”

案例一中,有的学生在拼,有的学生在说,有的学生在记,课堂上气氛活跃,探究成果的汇报也非常顺利,这似乎是一节成功的探究课。但是学生在操作、在讨论就是探究学习吗?真正的探究学习,教师应该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如果过度引导而使学生缺乏自主的探究则是“假探究”。案例一中,教师给了学生太多的暗示,以至于学生只是亦步亦趋地执行教师的教学指令,没有产生强烈的探究内驱力,也没有因探究而促进数学思维的提升。

二、 把探究学习窄化为“教师退出来”

案例二中,教师几乎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且美其名曰: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教师把探究学习狭隘地理解为只要让学生走上前台,一切让学生自主。其实,这样的探究已经异化成了自学。教师的引导、组织、激励、调控是实施探究学习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学生的探究情况予以关注,为学生的探究困惑指点迷津,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贴切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探究质量的提升。

三、 把探究学习泛化为“问题包下来”

案例三中,除法竖式是学生还没接触过的“原始”知识,且这一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没有任何实质性联系,让学生探究毫无道理。这种没有实效的探究反而会让学生的认知产生负迁移,形成先入为主的错误印象。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选择最有意义、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有重点的探究。

出路审视:“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 精心拟订探究学习的目标

要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甚至高效,就必须明确切实可行的探究目标,否则探究过程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探究什么问题,探究的过程怎样组织,学生的探究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教师在课前都要进行精心的预设。如果探究活动的目标低于或高于学生的实际,就不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实质性的发展。起点的把握可从研究知识的逻辑体系中来,可从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中来,还可从研究学生的现实经验中来,或者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二、 准确把握探究学习的时机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探究学习的时机,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的活动。

在结论探求处。教材呈现内容的方式是单一的、静态的,而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应当是多样的、动态的。组织探究学习时,教师要将静态的结论还原成动态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像科学家一样参与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在思维偏差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许多教师处理学生出错的方法是“换人回答”,这样既是对前面学生的全面否定,既容易挫伤其自尊心,又往往流失了探究学习的宝贵资源。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以此作为探究学习的起点,帮助学生在探究中修正错误,加深理解。

在应用拓展处。传统课堂中的练习以反复机械训练为主线,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为目标,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使学生形成了消极的学习情绪。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应用情境,把数学应用活动变为探究活动。

三、 重塑探究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在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但也不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或“过于疏远”,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提高探究学习的效度。

教师是探究学习的先行者。要使探究活动富有成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要先行探究,既要以教师的身份解读教材,又要以学生的身份学习教材。以教师的身份解读教材,重在安排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以学生的身份学习教材,重在预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教师以双重身份进行探究学习前的思考与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才会胸有成竹,水到渠成,促进探究学习达到一定的“高”度。

教师是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心理学指出,人的心理处于一种自由、安全和愉悦的状态时,才能真正自主地进行探究,创造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为此,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激活学生探究的需要与动机。同时,要组织学生通过猜想、操作等活动,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从而明确探究的目标,确保探究学习的“效”度。

教师是探究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时刻思考“引在何处”“导向何方”以及“怎样引导”,尤其是对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出现的分歧或错误,教师不能故意回避,而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热情鼓励,积极引导他们化解分歧,从而保证探究学习的“准”度。

四、 科学选择探究学习的内容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宜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抽象性强的内容,学生的探究往往很难得到结果;受探究条件限制的内容,也很难进行探究学习。在选择探究内容时,要充分了解学科编排体系、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具体选择时可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适度性原则。探究内容难度要适中,探究活动所需时间长短要适度。探究内容难度不宜过大,不能超过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探究的内容也不能太容易,如果缺乏思维的深度,会让学生丧失探究兴趣。探究内容的选择还必须考虑时间因素,既要保证学生的探究比较充分,又不能因时间过长而无法完成探究活动。

趣味性原则。探究内容的选择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探究欲望,培养探究意识。因为学生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物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实践表明,选择一些既能结合教材内容,又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学生最感兴趣。

渐进性原则。对于探究意识尚未养成,探究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实施探究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其探究能力,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渐进的方式呈现问题。

作为探究学习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要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起点,充分挖掘探究学习的资源,切实把握探究学习的时机,扎实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真正让探究学习成为学生智慧生长的过程。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