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资源 发展学生思维-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挖掘教材资源 发展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挖掘教材资...

挖掘教材资源 发展学生思维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挖掘教材资源 发展学生思维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挖掘教材资源 发展学生思维教材是课程资源之本,是教与学的重要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因此,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拓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实现教学的优化组合,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 感悟教材资源,激活学生思维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鲜活的素材,让学生融入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激活思维。如四年级(上册)第48页“找规律”一课,富有童话色彩的情境图,再配上优美的乐曲,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例题的场景中,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规律的感受和探索上来。再如“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教材用“摸球游戏”这一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材料和充满童趣的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摸球结果获得对游戏规则公平性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教材还安排了固定栏目“你知道吗”,这一栏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让教材发挥其最大效能。

二、 开放教材资源,发散学生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精心设计,合理重组,化单一为多元,变封闭为开放。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一单元第32页练习第5题时,将原题“一根18厘米长的线,可以围成边长是几厘米的等边三角形?”改为“把一根长18厘米的铁丝截成3段,每段长度均为整厘米数,能拼成三角形吗?”这样改动,使原来的题目由封闭题而变为开放题,增加了思维含量。学生在探究与交流中,得到了如下多种答案:拼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6cm、 6cm、 6cm;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① 5cm、 5cm、 8cm;② 7cm、 7cm、 4cm;③ 8cm、 8cm、2cm;拼成一个一般三角形: ① 3cm、 7cm、 8cm;② 4cm、 6cm、 8cm;③ 5cm、 6cm、 7cm。这样,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自然得以提升。

三、 拓展教材资源,深化学生思维

我们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即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21页第8题时,题目是要求学生量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四个图形中各个角的度数,并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测量,纷纷发言。生1:我发现了每个图形中各个角的度数都相等;生2: 我发现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180°,四边形内角的和是360°,五边形内角的和是540°,六边形内角的和是720°;生3:我发现图形每多一条边,都比前一个图形的内角和多180°。应该说,学生的发现非常棒,实现了本题的教学目标。但我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追问: 不用画图形,也不用测量度数,你能说出七边形和八边形的内角和吗?这样将学生的思维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学生有前面的发现,说出七边形和八边形的内角和不成问题。进而我又提问:你能求出二十边形的内角和吗?这就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一开始感到困难,稍等片刻后便提出可以一步步加180°,但太麻烦。我顺势引导: 是呀,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你能将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呢?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图形的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上来,学生经过探讨终于发现:边数减2就是三角形的个数,再用180°乘三角形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内角和。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探索规律的合理过程: 解决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发现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不断激荡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实现了编者的意图。

四、 整合教材资源,优化学生思维

教材虽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我们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选择、增加、补充,有效整合教材资源,真正使教材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有效素材,从而使课堂充满智慧,富有活力。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15页“认识毫升”一课,教材虽然通过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这样一个操作过程让学生感受1毫升,但限于设备条件,往往仅有演示成分,学生只能静观而不能产生切身感受。因此,教学毫升时,我让学生课前做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纸盒(盒内贴一层保鲜膜,以防实验时渗水)。学生通过制作,能切身体会到1立方厘米纸盒的大小,再通过滴水实验,亲自操作,对1毫升有了直观而清晰的认识,并且建立起了1立方厘米与1毫升的对应关系。学生通过“做数学”的经历,不仅优化了学习过程,而且还获得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上案例说明,合理补充、有效整合教材资源,能够使学生在面对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时,不断地优化思维。

五、 开发教材资源,创新学生思维

教材中安排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要因时因地制宜,将周围的社会资源融入教材的开发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比如,在学了“对称、平移和旋转”后的《图案的欣赏和设计》一课,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先向学生介绍了“阜阳书画剪纸艺术闻名国内外:散发泥土芬芳的艺术——阜阳剪纸”。接着展示了阜阳丰富多彩的剪纸艺术作品: 《两个孔雀》《丹桂飘香》《八仙过海》《神医华佗》《丹凤朝阳》和四条屏《红楼梦》等等,学生看到一张很普通的纸,在剪纸艺人的手中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在为阜阳的剪纸艺术而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探究的欲望油然而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思维涌动,灵感飞扬,创作出一幅幅虽然稚嫩却充满童趣的作品来。学生始终情绪饱满,兴犹未尽,纷纷表示要继承阜阳传统的剪纸艺术,让阜阳的剪纸艺术在他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总之,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学上的探索者,深入钻研、有效挖掘教材资源,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长足发展,我们的课堂也就会呈现出鲜活生动、朝气蓬勃、充满生命活力的新气象。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