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2015初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_试卷分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亳州市2015初三年级...
首页>教学经验>试卷分析>亳州市20...

亳州市2015初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10-25 收藏

亳州市2015初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则sinA等于()

A. B. C. D. 1

2.抛物线y=﹣(x﹣3)2+8的对称轴是()

A. 直线x=﹣8 B. 直线x=8 C. 直线x=3 D. 直线x=﹣3

3.下列函数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A. y=3x B. y= C. y=﹣ D. y=2x2

4.在Rt△ABC中,∠C=90°,∠B=35°,AB=7,则BC的长为()

A. B. 7sin55° C. cos55° D. tan55°

5.已知一次函数y=ax+b与反比例函数y= 图象交于M、N两点,则不等式ax+b> 解集为()

A. x>2 B. ﹣1<x<0

C. ﹣1<x<0或0<x<2 D. x>2或﹣1<x<0

6.如图所示,将△ABC的三边分别扩大一倍得到△A1B1C1,(顶点均在格点上),它们是以P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则P点的坐标是()

A. (﹣4,﹣3) B. (﹣3,﹣3) C. (﹣4,﹣4) D. (﹣3,﹣4)

7.如图,AB是⊙O的弦,半径OA=2,∠AOB=120°,则弦AB的长是()

A. B. C. D.

8.如图,△ABC中,点D在线段AB上,且∠BAD=∠C,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AB2=AC?BD B. AB?AD=BD?BC C. AB2=BC?BD D. AB?AD=BD?CD

9.如图所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中,王刚同学观察得出了下面四条信息:(1)b2﹣4ac>0;(2)c>1;(3)2a﹣b<0;(4)a+b+c<0,其中错误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小翔在如图1所示的场地上匀速跑步,他从点A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经过点B跑到点C,共用时30秒.他的教练选择了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小翔的跑步过程.设小翔跑步的时间为t(单位:秒),他与教练的距离为y(单位:米),表示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个固定位置可能是图1中的()

A. 点M B. 点N C. 点P D. 点Q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已知,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OD⊥AC交圆于D,连接AD,CD,BD,∠ABD=50°.则∠DBC=.

1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a,b,c为常数),对称轴为直线x=1,它的部分自变量与函数值y的对应值如下表,写出方程ax2+bx+c=0的一个正数解的近似值(精确到0.1).

x ﹣0.1 ﹣0.2 ﹣0.3 ﹣0.4

y=ax2+bx+c ﹣0.58 ﹣0.12 0.38 0.92

13.如图,已知菱形OABC,点C在x轴上,直线y=x经过点A,菱形OABC面积是 ,若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点B,则此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14.已知.如图,P为△ABC中线AD上一点,AP:PD=2:1,延长BP、CP分别交AC、AB于E、F,EF交AD于Q.

(1)FQ=EQ;

(2)FP:PC=EC:AE;

(3)FQ:BD=PQ:PD;

(4)S△FPQ:S△DCP=S△AEF:S△ABC,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有(填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前的序号).

三、(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5.求值: sin60°+2sin30°﹣tan30° ﹣tan45°.

16.已知抛物线y=﹣2x2﹣x+6.

(1)用配方法确定它的顶点坐标、对称轴;

(2)x取何值时,y<0?

四、(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7.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C的坐标为(4,﹣1).

(1)把△ABC绕着原 点O逆时针旋转90°得△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C1的坐标.

(2)若△ABC中的一点P(a,b),在①中变换下对应△A′B′C′中为P′点,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18.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的上,点E在⊙O的外,∠EAC=∠D=60°.

(1)求∠ABC的度数;

(2)求证:AE是⊙O的切线.

五、(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19.如图,已知直线y= x与双曲线y= (k>0)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

(1)求k的值;

(2)若双曲线y= (k>0)上一点C的纵坐标为﹣8,求△BOC的面积.

20.如图,己知:Rt△ABC中,∠BAC=9O°,AD⊥BC于D,E是AC的中点,ED交AB延长线于F,求证:

①△ABD∽△CAD;

②AB:AC=DF:AF.

六、(本题满分12分 )

21.已知:如图,斜坡AP的坡度为1:2.4,坡长AP为26米,在坡顶A处的同一水平面上有一座古塔BC,在斜坡底P处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45°,在坡顶A处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76°.求:

(1)坡顶A到地面PQ的距离;

(2)古塔BC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76°≈0.97,cos76°≈0.24,tan76°≈4.01)

七、(本题12分)

22.如图所示,在△ABC中,BA=BC=20cm,AC=30cm,点P从A点出发,沿着AB以每秒4cm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CA以每秒3cm的速度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1)当x为何值时,PQ∥BC;

(2)当 ,求 的值;

(3)△APQ能否与△CQB相似?若能,求出AP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3.农产品的供销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某段时间内,某农资市场西红柿的供给价格(批发价)和零售价格以及市场需要量随时间 的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t/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市场需要量Q/吨每天 1 1.2 1.4 1.6 1.8 2

供给价格y1/元每千克 5 4.8 4.6 4.4 4.2 4

零售价格y2/元每千克 7.2 6.9 6.6 6.3 6 5.7

求:(1)此阶段市场需要量 (Q/吨)与时间(t/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每千克西红柿的利润(y/元)与时间(t/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每千克利润=零售价一供给价)

(3)商户在几月份经营西红柿能获的最大收益.

亳州市2015初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则sinA等于()

A. B. C. D. 1

考点: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答.

解答: 解:∵△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

∴∠A=45°,sinA= .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在2015届中考中经常出现,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2.抛物线y=﹣(x﹣3)2+8的对称轴是()

A. 直线x=﹣8 B. 直线x=8 C. 直线x=3 D. 直线x=﹣3

考点: 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解答: 解:抛物线y=﹣(x﹣3)2+8的对称轴是x=3.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二次函数的性质.

3.下列函 数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A. y=3x B. y= C. y=﹣ D. y=2x2

考点: 二次函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分析: 利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判定即可.

解答: 解:A、y=3x,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错误,

B、y= ,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正确,

C、y=﹣ ,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错误,

D、y=2x2,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4.在Rt△ABC中,∠C=90°,∠B=35°,AB=7,则BC的长为()

A. B. 7sin55° C. cos55° D. tan55°

考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 根据互为余角三角函数,可得∠A的度数,根据角的正弦,可得答案.

解答: 解:由∠A=90°﹣35°=55°,

由正弦函数的定义,得

sin55°= ,

BC=ABsin55°=7sin55°,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邻边.

5.已知一次函数y=ax+b与反比例函数y= 图象交于M、N两点,则不等式ax+b> 解集为()

A. x>2 B. ﹣1<x<0

C. ﹣1<x<0或0<x<2 D. x>2或﹣1<x<0

考点: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写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 解:由图可知,x>2或﹣1<x<0时,ax+b> .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利用数形结合,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所示,将△ABC的三边分别扩大一倍得到△A1B1C1,(顶点均在格点上),它们是以P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则P点的坐标是()

A. (﹣4,﹣3) B. (﹣3,﹣3) C. (﹣4,﹣4) D. (﹣3,﹣4)

考点: 位似变换.

专题: 压轴题;网格型.

分析: 作直线AA1、BB1,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位似中心.

解答: 解:由图中可知,点P的坐标为(﹣4,﹣3),故选A.

点评: 用到的知识点为:两对对应点连线的交点为位似中心.

7.如图,AB是⊙O的弦,半径OA=2,∠AOB=120°,则弦AB的长是()

A. B. C. D.

考点: 垂径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 过O作弦AB的垂线,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求出弦AB的长.

解答: 解:过O作OC⊥AB于C.

在Rt△OAC中,OA=2,∠AOC= ∠AOB=60°,

∴AC=OA?sin60°= ,

因此AB=2AC=2 .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垂径定理及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8.如图,△ABC中,点D在线段AB上,且∠BAD=∠C,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AB2=AC?BD B. AB?AD=BD?BC C. AB2=BC?BD D. AB?AD=BD?CD

考点: 射影定理.

分析: 先证明△BAD∽△BCA,则利用相似的性质得AB:BC=BD:AB,然后根据比例性质得到AB2=BC?BD.

解答: 解:∵∠BAD=∠C,

而∠ABD=∠CBA,

∴△BAD∽△BCA,

∴AB:BC=BD:AB,

∴AB2=BC?BD.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也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9.如图所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中,王刚同学观察得出了下面四条信息:(1)b2﹣4ac>0;(2)c>1;(3)2a﹣b<0;(4)a+b+c<0,其中错误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考点: 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断a与0的关系,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判断c与0的关系,然后根据对称轴及抛物线与x轴交点情况进行推理,进而对所得结论进行判断.

解答: 解:(1)图象与x轴有2个交点,依据根的判别式可知b2﹣4ac>0,正确;

(2)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1的下方,所以c<1,错误;

(3)∵对称轴在﹣1的右边,∴﹣ >﹣1,又∵a<0,∴2a﹣b<0,正确;

(4)当x=1时,y=a+b+c<0,正确;

故错误的有1个.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对称轴的范围求2a与b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转换,根的判别式的熟练运用.

10.小翔在如图1所示的场地上匀速跑步,他从点A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经过点B跑到点C,共用时30秒.他的教练选择了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小翔的跑步过程.设小翔跑步的时间为t(单位:秒),他与教练的距离为y(单位:米),表示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个固定位置可能是图1中的()

A. 点M B. 点N C. 点P D. 点Q

考点: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 分别假设这个位置在点M、N、P、Q,然后结合函数图象进行判断.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A、假设这个位置在点M,则从A至B这段时间,y不随时间的变化改变,与函数图象不符,故本选项错误;

B、假设这个位置在点N,则从A至C这段时间,A点与C点对应y的大小应该相同,与函数图象不符,故本选项错误;

C、 ,

假设这个位置在点P,则由函数图象可得,从A到C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时刻,教练到小翔的距离等于经过30秒时教练到小翔的距离,而点P不符合这个条件,故本选项错误;

D、经判断点Q符合函数图象,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答本题要注意依次判断各点位置的可能性,点P的位置不好排除,同学们要注意仔细观察.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1.已知,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OD⊥AC交圆于D,连接AD,CD,BD,∠ABD=50°.则∠DBC=50°.

考点: 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

分析: 由OD⊥AC,根据垂径定理的即可得 = ,然后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得∠DBC的答案.

解答: 解:∵OD⊥AC,

∴ = ,

∴∠DBC=∠ABD=50°.

故答案为:50°.

点评: 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与垂径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a,b,c为常数),对称轴为直线x=1,它的部分自变量与函数值y的对应值如下表,写出方程ax2+bx+c=0的一个正数解的近似值2.2(精确到0.1).

x ﹣0.1 ﹣0.2 ﹣0.3 ﹣0.4

y=ax2+bx+c ﹣0.58 ﹣ 0.12 0.38 0.92

考点: 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分析: 根据表格数据找出y的值接近0的x的值,再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由表可知,当x=﹣0.2时,y的值最接近0,

所以,方程ax2+bx+c=0一个解的近似值为﹣0.2,

设正数解的近似值为a,

∵对称轴为直线x=1,

∴ =1,

解得a=2.2.

故答案为:2.2.(答案不唯一,与其相近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了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主要利用了二次函数的对称性,仔细观察表中数据确定出y值最接近0的x的值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已知菱形OABC,点C在x轴上,直线y=x经过点A,菱形OABC面积是 ,若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点B,则此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 .

考点: 菱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分析: 过点A作AD⊥OC于D,设菱形的边长为a,求出AD=OD= a,再根据菱形的面积列出方程求出a的值,然后写出点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答.

解答: 解:如图,过点A作AD⊥OC于D,设菱形的边长为a,

∵直线y=x经过点A,

∴AD=OD= a,

∴菱形OABC面积=a? a= ,

解得a= ,

∴ a= × =1,

∴点B的坐标为( +1,1),

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

则 =1,

解得k= +1,

所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 .

故答案为:y= .

点评: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点A到x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14.已知.如图,P为△ABC中线AD上一点,AP:PD=2:1,延长BP、CP分别交AC、AB于E、F,EF交AD于Q.

(1)FQ=EQ;

(2)FP:PC=EC:AE;

(3)FQ:BD=PQ:PD;

(4)S△FPQ:S△DCP=S△AEF:S△ABC,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有(1)(3)(4)(填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前的序号).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 首先延长PD到M,使DM=PD,连接BM、CM,易得四边形BPCM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证得AE:AC=AP:AM,AF:AB=AP:AM,继而证得EF∥BC;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得结论.

解答: 解:延长PD到M,使DM =PD,连接BM、CM,

∵AD是中线,

∴BD=CD,

∴四边形BPCM是平行四边形,

∴BP∥MC,CP∥BM,

即PE∥MC,PF∥BM,

∴AE:AC=AP:AM,AF:AB=AP:AM,

∴AF:AB=AE:AC,

∴EF∥BC;

∴△AFQ∽△ABD,△AEQ∽△ACD,

∴FQ:BD=EQ:CD,

∴FQ=EQ,故(1)正确;

∵△△PEF∽△PBC,△AEF∽△ACB,

∴PF:PC=EF:BC,EF:BC=AE:AC,

∴PF:PC=AE:AC,故(2)错误;

∵△PFQ∽△PCD,

∴FQ:CD=PQ:PD,

∴FQ:BD=PQ:PD;故(3)正确;

∵S△FPQ:S△DCP=( )2=( )2=( )2,S△AEF:S△ABC=( )2,

∴S△FPQ:S△DCP=S△AEF:S△ABC.故(4)正确.

故答案为:(1)(3)(4).

点评: 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三、(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5.求值: sin60°+2sin30°﹣tan30°﹣tan45°.

考点: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 直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 解: sin60°+2sin30°﹣tan30°﹣tan45°

= × +2× ﹣ ﹣1

=﹣ .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正确记忆相关数据是解题关键.

16.已知抛物线y=﹣2x2﹣x+6.

(1)用配方法确定它的顶点坐标、对称轴;

(2)x取何值时,y<0?

考点: 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

分析: (1)用配方法时,先提二次项系数,再配方,写成顶点式,根据顶点式的坐标特点求顶点坐标及对称轴;

(2)令y=0,确定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结合开口方向判断x的取值范围.

解答: 解:(1)y=﹣2x2﹣x+6=﹣2(x2+ x+ )+ +6=﹣2(x+ )2+ ,

顶点坐标(﹣ , ),

对称轴是直线x=﹣ ;

(2)令y=0,即﹣2x2﹣x+6=0,

解得x=﹣2或 ,

∵抛物线开口向下,

∴当x<﹣2或x> 时,y<0.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抛物线的顶点式适合于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大(小)值,增减性等;抛物线的交点式适合于确定函数值y>0,y=0,y<0.

四、(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7.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C的坐标为(4,﹣1).

(1)把△ABC绕着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得△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C1的坐标.

(2)若△ABC中的一点P(a,b),在①中变换下对应△A′B′C′中为P′点,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 作图-旋转变换.

分析: (1)根据图形旋转的性质画出△A1B1C1,并写出C1的坐标即可;

(2)根据(1)中C点坐标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如图所示,C1的坐标(1,4).

(2)∵C(4,﹣1),C1(1,﹣4),

∴P’(﹣b,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作图﹣旋转变换,熟知图形旋转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的上,点E在⊙ O的外,∠EAC=∠D=60°.

(1)求∠ABC的度数;

(2)求证:AE是⊙O的切线.

考点: 切线的判定.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1)直接根据圆周角定理求解;

(2)根据圆周角定理,由AB是⊙O的直径得∠ACB=90°,则利用互余可计算出∠BAC=30°,于是得到∠BAE=∠BAC+∠EA=90°,然后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得到结论.

解答: (1)解:∵∠D=60°,

∴∠ABC=∠D=60°;

(2)证明:∵AB是⊙O的直径,

∴∠ACB=90°,

∴∠BAC=90°﹣60°=30°,

∴∠BAE=∠BAC+∠EAC=30°+60°=90°,

∴BA⊥AE,

∴AE是⊙O的切线.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要证某线是圆的切线,已知此线过圆上某点,连接圆心与这点(即为半径),再证垂直即可.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

五、(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19.如图,已知直线y= x与双曲线y= (k>0)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

(1)求k的值;

(2)若双曲线y= (k>0)上一点C的纵坐标为﹣8,求△BOC的面积.

考点: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 (1)根据正比例函数先求出点A的坐标,从而求出了k值为8;

(2)根据k的几何意义可知S△COE=S△BOF,所以S梯形CEFB=S△BOC=15.

解答: 解:(1)∵点A横坐标为4,

∴由y= x可知当x=4时,y=2.

∴点A的坐标为(4,2).

∵点A是直线y= x与双曲线y= (k>0)的交点,

∴k=4×2=8.

(2)如图,

过点C、B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F,

∵点C在双曲线y= 上,当y=﹣8时,x=﹣1.

∴点C的坐标为(﹣1,﹣8).

∵点A的坐标为(4,2).

∴B(﹣4,﹣2),

∵点C、B都在双曲线y= 上,

∴S△COE=S△BOF=4.

∴S△COE+S梯形CEFB=S△COB+S△BOF.

∴S△COB=S梯形CEFB.

∵S梯形CEFB= ×(2+8)×3=15,

∴S△BOC=15.

点评: 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y= 中k的几何意义.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

20.如图,己知:Rt△ABC中,∠BAC=9O°,AD⊥BC于D,E是AC的中点,ED交AB延长线于F,求证:

①△ABD∽△CAD;

②AB:AC=DF:AF.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1)由Rt△ABC中,∠BAC=9O°,A D⊥BC,易得∠BAD=∠ACD,又由∠ADB=∠ADC,即可证得△ABD∽△CAD;

(2)由△ABD∽△CAD,即可得 ,易证得△AFD∽△DFB,可得 ,继而证得结论.

解答: 证明:(1)∵AD⊥BC,

∴∠ADB=∠ADC=90°,

∴∠BAD+∠DAC=90°,∠DAC+∠ACD=90°,

∴∠BAD=∠ACD,

∵∠ADB=∠ADC,

∴△ABD∽△CAD;

(2)∵△ABD∽△CAD,

∴ ,

∵E是AC中点,∠ADC=90°,

∴ED=EC,

∴∠ACD=∠EDC,

∵∠EDC=∠BDF,∠ACD=∠BAD,

∴∠BAD=∠BDF,

∵∠AFD=∠DFB,

∴△AFD∽△DFB,

∴ ,

∴ .

点评: 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六、(本题满分12分)

21.已知:如图,斜坡AP的坡度为1:2.4,坡长AP为26米,在坡顶A处的同一水平面上有一座古塔BC,在斜坡底P处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45°,在坡顶A处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76°.求:

(1)坡顶A到地面PQ的距离;

(2)古塔BC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76°≈0.97,cos76°≈0.24,tan76°≈4.01)

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分析: (1)过点A作AH⊥PQ,垂足为点H,利用斜坡AP的坡度为1:2.4,得出AH,PH,AP的关系求出即可;

(2)利用矩形性质求出设BC=x,则x+10=24+DH,再利用tan76°= ,求出即可.

解答: 解:(1)过点A作AH⊥PQ,垂足为点H.

∵斜坡AP的坡度为1:2.4,∴ = ,

设AH=5km,则PH=12km,

由勾股定理,得AP=13km.

∴13k=26m. 解得k=2.

∴AH=10m.

答:坡顶A到地面PQ的距离为10m.

(2)延长BC交PQ于点D.

∵BC⊥AC,AC∥PQ,

∴BD⊥PQ.

∴四边形AHDC是矩形,CD=AH=10,AC=DH.

∵∠BPD=45°,

∴PD=BD.

设BC=x,则x+10=24+DH.∴AC=DH=x﹣14.

在Rt△ABC中,tan76°= ,即 ≈4.0,

解得x= ,即x≈19,

答:古塔BC的高度约为19米.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坡度问题以及仰角的应用,根据已知在直角三角形中得出各边长度是解题关键.

七、(本题12分)

22.如图所示,在△ABC中,BA=BC=20cm,AC=30cm,点P从A点出发,沿着AB以每秒4cm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CA以每秒3cm的速度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1)当x为何值时,PQ∥BC;

(2)当 ,求 的值;

(3)△APQ能否与△CQB相似?若能,求出AP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专题: 代数几何综合题;压轴题;分类讨论.

分析: (1)当PQ∥ BC时,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出关于AP,PQ,AB,AC的比例关系式,我们可根据P,Q的速度,用时间x表示出AP,AQ,然后根据得出的关系式求出x的值.

(2)我们先看当 时能得出什么条件,由于这两个三角形在AC边上的高相等,那么他们的底边的比就应该是面积比,由此可得出CQ:AC=1:3,那么CQ=10cm,此时时间x正好是(1)的结果,那么此时PQ∥BC,由此可根据平行这个特殊条件,得出三角形APQ和ABC的面积比,然后再根据三角形PBQ的面积=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PQ的面积﹣三角形BQC的面积来得出三角形BPQ和三角形ABC的面积比.

(3)本题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已知了∠A和∠C对应相等,那么就要分成AP和CQ对应成比例以及AP和BC对应成比例两种情况来求x的值.

解答: 解:(1)由题意得,PQ平行于BC,则AP:AB=AQ:AC,AP=4x,AQ=30﹣3x

∴ =

∴x=

(2)∵S△BCQ:S△ABC=1:3

∴CQ:AC=1:3,CQ=10cm

∴时间用了 秒,AP= cm,

∵由(1)知,此时PQ平行于BC

∴△APQ∽△ABC,相似比为 ,

∴S△APQ:S△ABC=4:9

∴四边形PQCB与三角形ABC面积比为5:9,即S四边形PQCB= S△ABC,

又∵S△BCQ:S△ABC=1:3,即S△BCQ= S△ABC,

∴S△BPQ=S四边形PQCB﹣S△BCQ═ S△ABC﹣ S△ABC= S△ABC,

∴S△BPQ:S△ABC=2:9=

(3)假设两三角形可以相似

情况1:当△APQ∽△CQB时,CQ:AP=BC:AQ,即有 = 解得x= ,

经检验,x=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此时AP= cm,

情况2:当△APQ∽△CBQ时,CQ:AQ=BC:AP,即有 = 解得x=5,

经检验,x=5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此时AP=20cm.

综上所述,AP= cm或AP=20cm.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线段比或面积比是解题的关键.

23.农产品的供销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某段时间内,某农资市场西红柿的供给价格(批发价)和零售价格以及市场需要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t/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市场需要量Q/吨每天 1 1.2 1.4 1.6 1.8 2

供给价格y1/元每千克 5 4.8 4.6 4.4 4.2 4

零售价格y2/元每千克 7.2 6.9 6.6 6.3 6 5.7

求:(1)此阶段市场需要量 (Q/吨)与时间(t/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每千克西红柿的利润(y/元)与时间(t/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每千克利润=零售价一供给价)

( 3)商户在几月份经营西红柿能获的最大收益.

考点: 二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得出(Q/吨)与时间(t/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得出y1,y2解析式,进而得出y=y2﹣y1求出即可;

(3)利用P=1000yQ进而求出函数最值即可.

解答: 解:(1)由表上数据可知,此阶段市场需要(Q/吨)与时间(t/月)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

可设其关系式为:Q= k1t+b1,不妨取两组对应数据t=3时,Q=1;t=8时,Q=2得:

解得: ,

∴(Q/吨)与时间(t/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Q= t+ ;

(2)设y1=kx+b,则 ,

解得:

故y1=﹣0.2t+5.6,

设y2=ax+c,则 ,

解得: ,

故y2=﹣0.3t+8.1,

∴y=y2﹣y1=﹣0.1t+2.5;

(3)设收益为P,则

P=1000yQ=1000(﹣0.1t+2.5)(0.2t+0.4)=﹣20t2+460t+1000,

∵此函数的对称轴为t=11.5,

∴当t=8时,收益最大为1000(﹣0.02×64+0.46×8+1)=3400(元).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以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根据题意得出P与t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