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5初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_试卷分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湖南省2015初三年级...
首页>教学经验>试卷分析>湖南省20...

湖南省2015初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10-25 收藏

湖南省2015初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方程4(x﹣2)2﹣25=0的解为.

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2)和(﹣2,3),则m的值为.

3.若 = ,则 =;若 = = ≠0,则 =.

4.已知线段a:b=c:d,若a=5cm,b=6cm,d=12cm,则c=.

5.在反比例函数y= 图象的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c=0的两根分别为x1=1,x2=2,则b=;c=.

7.已知在△ABC和△DEF,∠A=40°,∠B=80°,∠E=80°.当∠F=时,△ABC∽△DEF.

8.若函数y=(m﹣1) 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等于.

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l=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10.国家实施惠农政策后,某镇农民人均收入经过两年由1万元,提高到1.44万元,这两年该镇农民人均收入的平均增长率是.

11.若△ABC∽△DEF,△ABC与△DEF的相似比为2:3,则S△ABC:S△DEF=.

1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两个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3.下列各点中,在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是()

A. (﹣1,8) B. (﹣2,4) C. (1,7) D. (2,4)

14.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根分别为x1=3,x2=1,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A. x2+3x+4=0 B. x2﹣4x+3=0 C. x2+4x﹣3=0 D. x2+3x﹣4=0

1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位似图形一定不是全等形

B. 相似比等于1的两个位似图形全等

C. 两个位似图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D. 两个位似图形面积的比等相似比

16.已知反比例函数y=﹣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图象必经过点(﹣1,2) B.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C.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 D. 若x>1,则y>﹣2

17.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m﹣1)x2+(m+1)x+1=0的两根相等,那么m等于()

A. ﹣1或5 B. ﹣1或﹣5 C. 1或﹣5 D. 1或5

18.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已知AE=6, ,则EC的长是()

A. 4.5 B. 8 C. 10.5 D. 14

19.如图,D是△ABC一边BC上一点,连接AD,使△ABC∽△DBA的条件是()

A. AC:BC=AD:BD B. AC:BC=AB:AD C. AB2 =CD?BC D. AB2=BD?BC

20.矩形的长为x,宽为y,面积为9,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用图象表示 大致为()

A. B. C. D.

三、解答题(21、22题每小题6分,23-28题每小题6分)

21.解放程(2x+1)2﹣(x﹣3)(2x﹣1)=3x.

22.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延长线上的点,且DE∥BC,AB=5,BD=3,BC=6,求DE的长.

23.商场某种商品平均每天可销售30件,每件价格50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 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每件商品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据此规律,每件商品降价多少元时,商场日销售额可达到2100元?

2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3m﹣1)x+2m﹣1=0,其根的判别式的值为1,求m的值及该方程的解.

25.如图所示,已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y= (m≠0)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C点,CD垂直于x轴,垂 足为D.若OA=OB=OD=1.

(1)求点A、B、D的坐标;

(2)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6.如图所示,在△ABC中,AB=8cm,BC=16cm,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同时出发,经过多长时间后,△PBQ与△ABC相似?试说明理由.

27.如图,梯形ABCD中,AD∥BC,AC与BD相交于O点,过点B作BE∥CD交CA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OC2=OA?OE.

28.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1)x+m2+3=0.

(1)当m为何值时方程有实数根?

(2)设方程的两实根分别为x1、x2,且x12+x22=22,求m的值.

湖南省2015初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方程4(x﹣2)2﹣25=0的解为  或﹣  .

考点: 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

分析: 把原式变形为(x+a)2=b的形式,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x﹣2,然后进一步求x.

解答: 解:∵4(x﹣2)2﹣25=0,

∴(x﹣2)2= ,

∴x﹣2=± ,

∴x1= ,x2=﹣ .

故答案为 或﹣ .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遵循的法则:要把方程化为“左平方,右常数,先把系数化为1,再开平方取正负,分开求得方程解”.

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2)和(﹣2,3),则m的值为 ﹣3 .

考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此题可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是一个定值即可求解.

解答: 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2)和(﹣2,3),

∴k=xy=﹣2×3=﹣6,

∴2m=﹣6,

∴m=﹣3.

故答案为:﹣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较为简单,容易掌握.

3.若 = ,则 =   ;若 = = ≠0,则 =   .

考点: 比例的性质.

分析: 根据合比性质,可得答案;

根据比例的性质,可用x表示y,用x表示z,根据分式的性质,可得答案.

解答: 解: = 由合比性质,得

= = ;

由 = = ≠0,得

y= ,z=2x.

= = = ,

故答案为: , .

点评: 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利用了合比性质,比例的性质用x表示y,用x表示z是解题关键.

4.已知线段a:b=c:d,若a=5cm,b=6cm,d=12cm,则c= 10cm .

考点: 比例线段.

分析: 由a:b=c:d,可得bc=ad,再将a=5cm,b=6cm,d=12cm代入,即可求出c.

解答: 解:∵a:b=c:d,

∴bc=ad,

∵a=5cm,b=6cm,d=12cm,

∴6c=5×12,

解得c=10.

故答案为10cm.

点评: 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5.在反比例函数y= 图象的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m<1 .

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 解:∵在反比例函数y= 图象的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1﹣m>0,

解得m<1.

故答案为:m<1.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知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c=0的两根分别为x1=1,x2=2,则b= ﹣3 ;c= 2 .

考点: 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直接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c=0的两根分别为x1=1,x2=2,

∴1+2=﹣b,1×2=c,

∴b=﹣3,c=2,

故答案为:﹣3,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根与系数的字母表达式,并会代入计算.

7.已知在△ABC和△DEF,∠A=40°,∠B=80°,∠E=80°.当∠F= 60° 时,△ABC∽△DEF.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 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出∠C=60°,由于∠B=80°=∠E=80°,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当∠F=∠C=60°时可判断△ABC∽△DEF.

解答: 解:∵∠A=40°,∠B=80°,

∴∠C=180°﹣40°﹣80°=60°,

而∠B=80°=∠E=80°,

∴当∠F=∠C=60°时,△ABC∽△DEF.

故答案为60°.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8.若函数y=(m﹣1) 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等于 ﹣1 .

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先求出m的值,再根据系数不为0进行取舍.

解答: 解:∵y=(m﹣1) 是反比例函数,

∴m2﹣2=﹣1,m﹣1≠0,

∴m=﹣1.

故答案为﹣1.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重点是将一般式 (k≠0)转化为y=kx﹣1(k≠0)的形式.

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l=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2,且a≠1 .

考点: 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本题是根的判别式的应用,因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l=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b2﹣4ac>0,从而可以列出关于a的不等式,求解即可,还要考虑二次项的系数不能为0.

解答: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l=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4ac>0,即4﹣4×(a﹣2)×1>0,

解这个不等式得,a<2,

又∵二次项系数是(a﹣1),

∴a≠1.

故M得取值范围是a<2且a≠1.

点评: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

(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0?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0?方程没有实数根.

2、二次项的系数不为0是学生常常忘记考虑的,是易错点.

10.国家实施惠农政策后,某镇农民人均收入经过两年由1万元,提高到1.44万元,这两年该镇农民 人均收入的平均增长率是 20% .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 题: 增长率问题.

分析: 增长率问题,一般用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如果设这两年该镇农民人均收入的平均增长率是x,那么由题意可得出1×(1+x)2=1.44,解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 解:设这两年该镇农民人均收入的平均增长率是x,

根据题意得:1×(1+x)2=1.44

解得x=﹣2.2(不合题意舍去),x=0.2

所以这两年该镇农民人均收入的平均增长率是20%.

故答案是:20%.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判断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舍去不合题意的解.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等量关系准确的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若△ABC∽△DEF,△ABC与△DEF的相似比为2:3,则S△ABC:S△DEF= 4:9 .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 探究型.

分析: 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解答.

解答: 解:∵△ABC∽△DEF,△ABC与△DEF的相似比为2:3,

∴S△ABC:S△DEF=( )2= .

故答案为:4:9.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

1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两个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m≤1 .

考点: 根的判别式.

分析: 根据方程有实数根,得出△≥0,建立关于m的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 解:由题意知,△=4﹣4m≥0,

∴m≤1,

故答案为:m≤1.

点评: 此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0?方程有两个不相 等的实数根;△=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没有实数根是本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3.下列各点中,在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是()

A. (﹣1,8) B. (﹣2,4) C. (1,7) D. (2,4)

考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于反比例函数y= 中,k=xy,即将各选项横、纵坐标分别相乘,其积为8者即为正确答案.

解答: 解:A、∵﹣1×8=﹣8≠8,∴该点不在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

B、∵﹣2×4=﹣8≠8,∴该点不在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

C、∵1×7=7≠8,∴该点不在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

D、2×4=8,∴该点在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将横、纵坐标分别相乘其积为k者,即为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

14.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根分别为x1=3,x2=1,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A. x2+3x+4=0 B. x2﹣4x+3=0 C. x2+4x﹣3=0 D. x2+3x﹣4=0

考点: 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直接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根分别为x1=3,x2=1,

∴3+1=﹣p,3×1=q,

∴p=﹣4,q=3,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 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根与系数的字母表达式,并会代入计算.

1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位似图形一定不是全等形

B. 相似比等于1的两个位似图形全等

C. 两个位似图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D. 两个位似图形面积的比等相似 比

考点: 位似变换;命题与定理.

分析: 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以及相似图形的性质分析求出即可.

解答: 解:A、位似图形有可能是全等形,故此选项错误;

B、相似比等于1的两个位似图形全等,正确;

C、两个位似图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故此选项错误;

D、两个位似图形面积的比等相似比的平方,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以及相似图形的性质,正确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求出是解题关键.

16.已知反比例函数y=﹣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图象必经过点(﹣1,2) B.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C.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 D. 若x>1,则y>﹣2

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双 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解:A、图象必经过点(﹣1,2),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k=﹣2<0,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k=﹣2<0,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若x>1,则﹣2<y<0,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是双曲线;

(2)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没有交点.

17.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m﹣1)x2+(m+1)x+1=0的两根相等,那么m等于()

A. ﹣1或5 B. ﹣1或﹣5 C. 1或﹣5 D. 1或5

考点: 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分析: 由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m﹣1)x2+(m+1)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可得判别式△=0,即可得方程4﹣4m=0,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m﹣1)x2+(m+1)x+1=0的两根相等,

∴△=(m+1)2﹣4(2m﹣1)=m2﹣6m+5=0,

解得:m=1,m=5,

当m=1或m=5时,2m﹣1≠0,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m﹣1)x2+(m+1)x+1=0的两根相等,那么m等于1或5.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的知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可得△=0.

18.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已知AE=6, ,则EC的长是()

A. 4.5 B. 8 C. 10.5 D. 14

考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分析: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DE∥BC,

∴ = ,

即 = ,

解得EC=8.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找准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9.如图,D是△ABC一边BC上一点,连接AD,使△ABC∽△DBA的条件是()

A. AC:BC=AD:BD B. AC:BC=AB:AD C. AB2=CD?BC D. AB2=BD?BC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比例且夹角相等进行判断,要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解答: 解:∵∠B=∠B,

∴当 时,

△ABC∽△DBA,

当AB2=BD?BC时,△ABC∽△DBA,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正确地判断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矩形的长为x,宽为y,面积为9,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用图象表示大致为()

A. B. C. D.

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分析: 根据矩形的面积得到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x的范围以及函数类型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 解:矩形的长为x,宽为y,面积为9,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 (x>0).

是反比例函数,且图象只在第一象限.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注意x的取值范围x>0,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忽视取值范围,选择B.

三、解答题(21、22题每小题6分,23-28题每小题6分)

21.解放程(2x+1)2﹣(x﹣3)(2x﹣1)=3x.

考点: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分析: 先把原方程转化为一般式方程,然后利用配方法解方程:把常数项移项后,应该在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解答: 解:由(2x+1)2﹣(x﹣3)(2x﹣1)=3x,得

2x2+8x﹣2=0,

x2+4x=1,

x2+4x+4=1+4,即(x+2)2=5,

解得x1=﹣2+ ,x2=﹣2﹣ .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形如x2+px+q=0型:第一步移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第二步配方,左右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第三步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第四步,直接开方即可.

(2)形如ax2+bx+c=0型,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即化成x2+px+q=0,然后配方.

22.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延长线上的点,且DE∥BC,AB=5,BD=3,BC=6,求DE的长.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 首先根据DE∥BC,可判定△ABC∽△ADE,然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代入求出DE的长度.

解答: 解:∵DE∥BC,

∴△ABC∽△ADE,

∴ = ,

即 = ,

解得:DE= .

点评: 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DE∥BC,得出△ABC∽△ADE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

23.商场某种商品平均每天可销售30件,每件价格50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每件商品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据此规律,每件商品降价多少元时,商场日销售额可达到2100元?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 销售问题.

分析: 根据等量关系为:每件商品的盈利×可卖出商品的件数=2100,把相关数值代入计算得到合适的解即可.

解答:解: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由题意得:

(50﹣x)(30+2x)=2100,

化简得:x2﹣35x+300=0,

解得:x1=15,x2=20,

∵该商场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则x=15不合题意,舍去.

∴x=20.

答:每件商品降价20元,商场日盈利可达2100元.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得到可卖出商品数量是解决本题的易错点;得到总盈利2100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3m﹣1)x+2m﹣1=0,其 根的判别式的值为1,求m的值及该方程的解.

考点: 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由一元二次方程的△=b2﹣4ac=1,建立m的方程,求出m的解后再化简原方程并求解.

解答: 解:由题意知,m≠0,△=b2﹣4ac=[﹣(3m﹣1)]2﹣4m(2m+1)=1

∴m1=0(舍去),m2=10,∴原方程化为:10x2﹣29x+19=0,

解得,x1=1,x2= .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切记不要忽略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不为零这一隐含条件.

25.如图所示,已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y= (m≠0)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C点,CD垂直于x轴,垂足为D.若OA=OB=OD=1.

(1)求点A、B、D的坐标;

(2)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考点: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专题: 计算题;数形结合.

分析: (1)根据OA=OB=OD=1和各坐标轴上的点的特点易得到所求点的坐标;

(2)将A、B两点坐标分别代入y=kx+b,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由C点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可确定C点坐标,将C点坐标代入y= 可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解答: 解:(1)∵OA=OB=OD=1,

∴点A、B、D的坐标分别为A(﹣1,0),B(0,1),D(1,0);

(2)∵点A、B在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上,

∴ ,

解得 ,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

∵点C在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上,且CD⊥x轴,

∴点C的坐标为(1,2),

又∵点C在反比例函数y= (m≠0)的图象上,

∴m=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某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应适合这个函数解析式.

26.如图所示,在△ABC中,AB=8cm,BC=16cm,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同时出发,经过多长时间后,△PBQ与△ABC相似?试说明理由.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 动点型.

分析: 首先设经x秒钟△PBQ与△ABC相似,由题意可得AP=xcm,BQ=2xcm,BP=AB﹣AP=(8﹣x)cm,又由∠B是公共角,分别从 = 或 = 分析,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 解:设经x秒钟△PBQ与△ABC相似,

则AP=xcm,BQ=2xcm,

∵AB=8cm,BC=16cm,

∴BP=AB﹣AP=(8﹣x)cm,

∵∠B是公共角,

∵①当 = ,即 = 时,△PBQ∽△ABC,

解得:x=4;

②当 = ,即 = 时,△QBP∽△ABC,

解得:x=1.6,

∴经4或1.6秒钟△PBQ与△ABC相似.

点评: 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此题难度适中,属于动点型题目,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27.如图,梯形ABCD中,AD∥BC,AC与BD相交于O点,过点B作BE∥CD交CA的延长 线于点E.求证:OC2=OA?OE.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梯形.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由平行线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OCD∽△OEB,△AOD∽△COB,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证.

解答: 证明:∵CD∥BE,

∴∠DCO=∠E,

又∠DOC=∠BOE,

∴△OCD∽△OEB,

∴ .

又∵AD∥BC.

同理 .

∴ ,

即OC2=OA?OE.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

28.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1)x+m2+3=0.

(1)当m为何值时方程有实数根?

(2)设方程的两实根分别为x1、x2,且x12+x22=22,求m的值.

考点: 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 (1)根据根的判别式得出若方程有实数根,则△=4(m+1)2﹣4(m2+3)>0,再求解即可,

(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已知得出,4(m+1)2﹣4(m2+3)=22,再解方程即可.

解答: 解:(1)若方程有实数根,则△=4(m+1)2﹣4(m2+3)>0,

解得:m>1.

答:当m>1时,方程有实数根;

(2)设方程的两实根分别为x1、x2,且x12+x22=22,

则(x1+x2)2﹣2x1x2=22,

4(m+1)2﹣4(m2+3)=22,

解得:m= .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