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 ,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
【引入新课】
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讲解新课】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
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
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
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
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学生口述证明)
证明时让学生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
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 ,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
注意:(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
例4 已知: 的对角钱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 、 分别交于 、 ,如图.
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按教材讲解).
【总结、扩展】
1.小结:
(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
(2)说明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思考题:已知:如图4△ 中, , 平分 , , , 交 于 .
求证:四边形 为菱形.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9中9、10、11、13(2)
九、板书设计
《构建科学的小学数学评价体系》课题研究方案
《合理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研究》国家重点课题实验方案
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建立成长记录 实施动态评价
煮课——让我享受课堂
课教不完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使用苏教版实验教材,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的研究
远程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设置教学目标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农村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的乐趣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苏教版“数与计算”教与学的研究》课题方案
王子精彩演绎“赤裸裸”的数学课
《苏教版教材实验与教师专业成长》课题方案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苏教版)实验课题《有效实施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课题方案
我的“数学信箱”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课题方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利用网络资源,体验数学学习”数学组校本教研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手指歌-数学儿歌
比例的基本性质--由一次失败的应对带来的思考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与学习指导
《具有江苏特色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对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形成的影响和作用》课题方案
《小学数学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方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与“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