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3.
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3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引导
先学后教,达标导学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性质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叙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讲解新课]
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得出性质定理2.
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 ,
同样,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得出命题.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教师对学生作出的这种判断暂时不作否定,待证明后再强调是“相似比的平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 ,
注:(1)在应用性质定理3时要注意由相似比求面积比要平方,这一点学生容易掌握,但反过来,由面积比求相似比要开方,学生往往掌握不好,教学时可增加一些这方面的练习.
(2)在掌握相似三角形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相似前提,如:两个三角形周长比是 ,它们的面积之经不一定是 ,因为没有明确指出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以此教育学生要认真审题.
例1 已知如图, ∽ ,它们的周长分别是60cm和72cm,且AB=15cm, ,求BC、AB、 、 .
此题学生一般不会感到有困难.
例2 有同一三角形地块的甲、乙两地图,比例尺分别为1:200和1:500,求甲地图与乙地图的相似比和面积比.
教材上的解法是用语言叙述的,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可提供另外一种解法.
解:设原地块为 ,地块在甲图上为 ,在乙图上为 .
∽ ∽ 且 , .
.
学生在运用掌握了计算时,容易出现 的错误,为了纠正或防止这类错误,教师在课堂上可举例说明,如: ,而
[小结]
1.本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和定理3.
2.重点学习了两个性质定理的应用及注意的问题.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47中A组4、5、7.
八、板书设计
考试必背解分式方程:初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必背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性质
小学一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位置 (上下、前后)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教案
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期中考复习
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趣的拼搭》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钟表教案
初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要点:提取公因式步骤
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6、7的分与合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和是8的加法、8减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位置(左右)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6、5、4、3、2加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8、7加几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测试卷(新人教有答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案
秋季学期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知识点:期中考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教案
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矩形知识点:期中考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愉快的周末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左、右”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必背知识点:等腰梯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物体教案
初一年级数学上期中考试复习解析:实数与数轴
初一年级数学上期中考试复习解析:解一元一次方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