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第97~104页)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信息社会“数字”社会里,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大量纷繁杂芜的数据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及建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
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2、课时安排和说明
参照新教材教师用书建议:“10.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准备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承上启下地回顾探索平均数的一些性质及简单应用。第二课时探索得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并会正确计算众数和中位数,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各自适用范围。 第三课时是练习实践课,目的是巩固和深化本节知识及会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用计算机计算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利用收集的数据整理分析,对刚接触统计不久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因此,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统计观念(即数据感)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学生已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会计算平均数,这两者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能力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分析: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尚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设置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含义,会正确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专家指点:新初三生如何学好数学
复习技巧:新初三生如何学好数学备战2012中考
名师指导期末分科提分技巧:数学高分策略
初中语文经典试题解析(文言文)
学习方法:浅议初中生数学学习差的原因
中考数学基础题压轴题解题方法
名师指点:中考数学需要重视的七大问题
备战2012中考:新初三生如何在冲刺阶段提高数学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指导:数学提倡“精练”
2012中考生如何备战初三期中考试:数学
备战2012中考:将数学知识系统化整理
中考数学:数学试题压轴题的解题策略
北京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四期 图形认识初步
中考数学复习:做好初升高的衔接工作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考试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中考答疑:如何通过月考提高期中考试成绩
指导:如何避免中考数学考过分紧张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如何有效制定复习计划
中考数学:中考填空题解题四大常用方法
2012中考生:如何备战初三数学期中考试
指导:初三新生如何学好数学“三课”
数学中考冲刺 掌握四大技巧提速也要规范答题
高分经验:快速记忆初中数学知识技巧
指导:快速记忆初中数学知识六大技巧
杭州名师指导:中考数学如何复习
中考数学冲刺:重温试卷重做基础题
2011年数学中考命题趋势对新初三生的启示
备战2012中考:如何系统化复习数学知识
中考数学复习:十招实用数学解题方法
中考数学复习:提前准备高中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