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 ,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 【引入新课】
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讲解新课】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 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 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
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
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
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学生口述证明)
证明时让学生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
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 ,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
注意:(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
例4 已知:
的对角钱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
、
分别交于
、
,如图. 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按教材讲解).
【总结、扩展】
1.小结:
(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
(2)说明矩形、 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思考题:已知:如图4△
中,
,
平分
,
,
,
交
于
. 求证:四边形
为菱形.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9中9、10、11、13(2)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53中1、2、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修改说明教案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初一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复习要点:有理数乘方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要点:整式的乘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有理数
角的熟悉
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
课题五: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垂直与平行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特色介绍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
2015初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要点指导:正数和负数
2015年初二上册期中数学重点知识点储备
初一数学上册期中多项式知识点复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新课标三下)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2
《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数学知识点资料整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2015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要点:科学记数法
合理安排时间
大数的认识
四则运算(新课标四下)
初一上册数学期中复习要点:有理数及其运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新课标三下)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新课标)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