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 ,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 【引入新课】
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讲解新课】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 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 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
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
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
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学生口述证明)
证明时让学生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
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 ,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
注意:(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
例4 已知:
的对角钱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
、
分别交于
、
,如图. 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按教材讲解).
【总结、扩展】
1.小结:
(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
(2)说明矩形、 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思考题:已知:如图4△
中,
,
平分
,
,
,
交
于
. 求证:四边形
为菱形.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9中9、10、11、13(2)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53中1、2、3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综合练习题3
2016年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总复习每课一练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
2016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能力期末竞赛试卷
小学数学精选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精讲与多练”的有效结合文章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2016三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面积
2016数学分数的乘法期末知识点总结
2016一年级数学期末重要知识点数字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口算100专项能力训练
2016一年级下册数学归类复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能力训练习题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期末自测试卷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综合练习题4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提高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综合练习题4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1)》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能力训练习题1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能力训练习题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能力训练习题4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时间表》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读写和意义》教案
2014年甘肃定西中考数学真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2016数学知识点期末圆柱和圆锥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综合练习题2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综合练习题5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