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很方法.
4.在学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验根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5.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方法及其中的转化思想.
2.教学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产生增根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设问和同学讨论相结合,使同学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分式方程解法.
四、教学手段
演示法和同学练习相结合,以练习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引入新课
1.提问: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
解:(1)当 时,
左边= ,
右边=0,
∴左边=右边,
∴
(2)
(3)
3、在本章开始我们曾提出一个问题,经过分析得到问题的量为两个分式: , 根据量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所见过的方程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种方程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式方程.
(二)新课
板书课题:
板书: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以前学过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
练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投影)
(1) ; (2) ; (3) ;
(4) ; (5)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1)、(2)是整式方程,(3)是分式,(4)(5)是分式方程.
1、如何求解方程 ?
先由同学讨论如何解这个方程.
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由于我们比较熟悉整式方程的解法,所以要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其关键是去掉含有未知数的分母.如何去掉?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
解: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x(x-6)得
90(x-6)=60x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18.
如果我们想检验一下这种方法,就需要检验一下所求出的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检验:把x=18代入原方程
,
左边=右边
∴x=18是原方程的解.
2、如何解方程 ?
此题可由学生讨论解决.
解: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x+1)(x-1),得整式方程x+1=2
解整式方程,得x=1.
x=1时原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检验:将x=1代入原方程,可知x=1使分式方程两边的分式分母均为零,这两个分式没意义,因此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原方程无解.
讨论:1、2两题都是方程两边同除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为什么2求出的x=1不是原方程的解,而我们又得到了x=1呢?
分析:方程同解原理2指出:方程的两边都乘以不等于零的同一个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同解.
在解1中,方程两边都乘以x(x-6),接着求出x=18,而当x=18时,2(x+5)=216,所以相当于方程两边都乘以16(≠0),因此所得的整式方程与原方程同解.
在解2中,方程两边都乘以(x+1)(x-1),接着求出x=1,相当于方程两边都乘以零,结果使原方程无意义,这样得到的整式方程与原方程不同解.
像这样,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注意:由分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要去分母就必须同乘一个整式,但整式可能为零,不能满足方程变换同解的原则,就使得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因此解分式方程后就必须检验.
由此可以想到,只要把求得的x的值代入所乘的整式(即最简公分母),若该式的值不等于零,则是原方程的根;若该式的值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如能保证求解过程正确,则这种验根方法比较简便.
例1、解方程
对于例题给学生示范做题的格式、步骤. (投影显示步骤格式)
解:方程两边同乘x(x-2),约去分母,得
5(x-2)=7x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5.
检验:把x=-5代入最简公分母
x(x-2)=35≠0,
∴x=-5是原方程的解.
例2、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x-2),约去分母,得
1=x-1-3(x-2).( -3这项不要忘乘)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2.
检验:当x=2时,代入最简公分母(x-2)=0,
∴x=2是增根,
∴原方程无解.
注意: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按解题格式步骤完成.
(三)总结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四)练习
教材P.98中1由学生在黑板上写,教师订正.
六、作业
教材P.101中1.
七、板书设计
数学16届高考一轮复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专题检测(含答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同步测试题:精选八年级上册数学
2015必备的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复习要点:定义与命题
201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二项式定理同步检测(含答案)
高二数学期末考试圆锥曲线与方程同步练习题精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整理:有理数加法法则
高考数学五大解题思路精讲
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要注意策略
高三数学寒假作业解答题精选
2015—2016高考数学学科知识点记忆
数学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简单的线性同步检测(含答案)
数学高考易错知识点大汇总
高三寒假作业数学试题(文)
有理数比大小知识点复习:精选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
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复习知识点: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2016年如何提高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效率
盘点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旋转体知识点总结
高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题精选
盘点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七大重点
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抽象函数求解技巧
2016届江苏高考数学复习函数与方程专题强化练习(附答案)
数学高考答题技巧六种
高考数学学科第一轮复习策略精编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节复习知识点:有理数
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检测题:确定位置
高二数学必修三同步测试试题(2015—2016)
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技巧总结
高二数学上学期不等式随堂练习题(有答案)
名师分享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经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