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110°,延长AD至F,延长CD至E,连结EF,则∠E+∠F=()
A.110° B.30° C.50° D.70°
2.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相等 B.四边相等
图1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四角相等
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BC的中点.若OE=3 cm,则AB的长为 ()
A.3 cmB.6 cm
C.9 cmD.12 cm
4.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若AB=2,AD=4,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8
B.6
C.4
D.3
5.将两块能完全重合的两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不包括菱形、矩形、正方形)②矩形③正方形④等边三角形⑤等腰直角三角形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⑤
6.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之比为( )
A.1∶1 B . ∶1 C.1∶ D .2∶1
7.如图1, ABCD中,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若AC=8,BD=6,则边AB长的取值范围是
A.1<AB<7 B.2<AB<14
C.6<AB<8 D.3<AB<4
8.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从此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的对角线有
A.8条 B.9条
C.10条 D.11条
9.如图2,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AB=CD B.AC=BD
C.当AC⊥BD时,它是菱形 D.当∠ABC=90°时,它是矩形
10.如图3所示,用一块边长为2 的正方形ABCD厚纸板,按下面的做法做一套七巧板:作对角线AC,分别取AB、BC的中点E、F,连结EF;连结BD,交EF于G,交AC于H;将正方形ABCD沿画出的线剪开,现把它们拼成一座桥,如图(2)所示,这座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8 B.6 C.4 D. 5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 用一把刻度尺来判定一个零件是矩形的方法是 。
12.如果边长分别为4cm和5cm的矩形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cm.
13.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5cm和8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cm2.
14.如图,DE∥BC,DF∥AC,EF∥AB,图中共有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
15.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请补充条件 (写一个即可),使四边形ABCD是菱形.
16.在周长为30cm的梯形ABCD中,上底CD=5cm,DE∥BC交AB于E,则△ADE的周长为_____
三、解答题(17题6分,18题~19题每题7分,20题~23题8分,共52分)
17.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 形,对角线AC=8 cm,BD=6cm,DH⊥AB于H,求:DH的长.
18.已知: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16cm,∠ABC=60°,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求AC和BD的长。
19. 如图,在△ABC中,∠B=∠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AD=AE,那么四边形BCED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呢?
20. 如图9, ABCD中,AE、CF分别平分∠DAC、∠BCA,则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21. 如图11,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DE∥A C,CE∥DB,DE、CE交于E,那么四边形DOCE是菱形,请你写出说明过程.
22. 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把梯形ABCD折叠成一个矩形EFNM(图中EF,FN,EM为折痕),使得点A与B、C与D分别重合于一点.请问,线段EF的位置如何确定;通过这种图形变化,你能看出哪些定理或公式(至少三个)?证明你的所有结论.
23. 如图10,把边长为2 cm的正方形剪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请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图形.(全部用上,互不重合且不留空隙),并把你的拼法依照图示按实际大小画在方格内(方格为1 cm×1 cm)
(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一个)
(2)不是正方形的矩形(一个)
(3 )梯形(一个)
(4)不是矩形和菱形的平行四边形(一个)
(5)不是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凸四边形(一个)
(6)与以上画出的图形不全等的其他凸四边形(画出的图形互不全等,能画出几个画几个,至少画三个)
(7)画凸多边形(与上面画的图形不一样)
第19章 四边形单元达标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提示:∠E+∠F=1 80o-110°=70°2.B;提示:四边相等是菱形的性质而矩形步具有的3.B;提示: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C;提示:影印面积是矩形 面积的一半5.A;提示:①③⑤6.B 7.A 8.B 9.B 10.C
二、填空题
11.先测量两组对边是否相等,然后测量两条对角线是否相等。
12. 2 13.2014.315.AC⊥BD 16.20cm
三、解答题
17.4.8cm
18.AC=4cm,BD=4
19.可以猜测四边形BCED是等腰梯形.
要说明BCED是等腰梯形必须先说明BCED是梯形,根据梯形
的定义,论证DE//BC,同时要说明DB与EC不平行,这一点容易被遗漏.
解:∵AD=AE,∴∠ADE=∠AED= (180o-∠A),
又∵∠B=∠C= (180o-∠A),
∴∠ADE=∠B, ∴DE∥BC.
由BD与CE交与点A∴BD不平行与CE,
∴四边形BCED是梯形.
∵∠B=∠C,∴AB=AC,
又 AD=AE,∴BD =CE,∴四边形BCED是等腰梯形.
∴∠EAO= ∠DAC,
∠FCO= ∠BCA
∴∠EAO=∠FCO,∴AE∥CF
在△AOE和△COF中,∠EAO=∠FCO,∠AOE=∠COF,OA=OC
∴△AOE≌△COF,∴AE=CF
又∵AE∥CF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21.四边形DOCE是平行四边形,AC=BD,OD=OC.
22.EF为梯形ABCD的两腰AB、CD中点连线(称为中位线),可以看出梯形的中位线定理、面积公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等等.
下面给出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已知:梯形ABCD,E、F分别AB、CD的中点.求证:EF= (AD+BC).
证明:如图把梯形ABCD折叠成一个矩形E FNM(图中EF,FN,EM为折痕),使得点A与B、C与D分别重合于一点.所以EF=NM.
即:EF=NM=BC-(BM+CN)=BC-(EF-AD),
故EF= (AD+BC).
23.答案:图形如下:
(1)
(2)
(3 )
(4)
(6)上面的图形中,(3)~(5)的8个图形各留一个,余下的均可为本小题的答案.
(7)图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罡杨中心小学)
二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c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同步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倍数问题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
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1
2009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兴隆学校)无答案
二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检测题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检测题003(海光小学)
二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测试卷苏国标
二年级数学乘法综合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解决问题复习题组
二年级数学探索与实践测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末水平试卷(仪征市)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苏国标
二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a
二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b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位置与方向、量长度目标检测题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中试题002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d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解决问题归类复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第二、三单元元测试卷苏国标
二年级上册有趣的数学试卷
二年级数学统计综合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