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9
收藏
看着毛毛虫蜕变成蝴蝶,在阳光下扇动着灵动的翅膀,让人觉得成长是件快乐的事,可是谁又能想象蝴蝶在黑夜里破茧时的挣扎与痛苦, 可见成长也是件很辛苦的事 。快乐与痛苦并存,惊喜与无奈同在,这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的真是写照。随着低年级学段学习的结束,孩子们跨进了三年级的课堂,他们渐渐告别了幼稚和莽撞,体验着成长的喜悦,随着学科的增加和课业的加重,他们正经受着过渡时期的慌乱和迷茫。尤其是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增多,难度系数的加大,都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如何让孩子们轻松地完成数学学科学段之间的过渡呢?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同学们觉得新知识比较难,接受起来很困难,那我们就想办法降低新知识的接受难度,树立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适应新的学习节奏,从而完成心理的过渡。
一、精心设计准备题
其实新知识是由旧知识演变过来的,我们应该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例如《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准备题设计几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既回顾了旧知识又开启了新知识,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有些新知识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旧知识基础上展开的,例如《多位数乘一位数》是在《表内乘法》和《百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学习新知之前,练习几道口算乘法和口算加减法,老师适当点拨一下,学生完全能自主探索。
二、 教学内容上注意上下衔接。
三年级很多新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旧知识,例如在三年级“分数的认识”,是个新内容,但是它是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的,只有充分来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才能进一步认识分数。又例如第三单元的《测量》里的例9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老师我们要想办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不仅要寻找派车或派船的规律,还要联系二年级学习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让我们所有的数字的出处都能找到依据,所有的问题又能迎刃而解。
三、 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年级是学生层次的一个分化阶段,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便于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优等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但是有时你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们根本不知道你讲的是哪些内容,长时间处在心不在焉状态,我们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因为低年级阶段的基础没打好,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一直心怀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当他们面对困难时,要鼓励他们,只要他们取得一点成绩就要及时地表扬。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颜悦色,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面对多么复杂的问题,我们都要耐心地讲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习是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小学三年级的过渡阶段只不过是这漫长旅途的小小一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愿意与月光为伴,星辰为伍,静静地等待花开的声音。
高二数学必修三概率测试题(2015—2016)学年度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内的退位减法知识点整理
精编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几何归纳
2016年小升初数学四则运算知识点
中考数学名师指导之做题技巧点拨
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 “用字母表示数”观后感
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习: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
讲解一年级数学分类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016年小升初数学体积和表面积知识点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第七单元同步练习:15-16
2015-2016学期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检测题:定义与命题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
关于学科整合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走近大师 感受数学
精编小升初数学方程知识点
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与面积练习教学反思
2015-2016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课后练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2到5的分与合练习题
2016中考数学考前名师指导:压轴题解题策略详解
2015小升初数学分数知识点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 给学生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速算口诀
2016中考数学备考指导:压轴题解题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第六单元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七单元知识点(9加几的进位加法)
2015年一年级数学数字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检测: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