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3
收藏
讲授新课前,做一份完美的教学计划,能够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在上课时的积极性,查字典数学网为老师们整理了初一上学期数学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希望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
2)会合并同类项,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积极营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助,严谨求实、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2)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教学难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形成概念
教师活动
问题1:
我们倒垃圾时,不同垃圾选择放入不同的垃圾桶中,为什么不将所有的垃圾都倒入一个垃圾桶里呢?
问题2:
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
议一议:
8n和5n, 3ab2 和 -ab2 , 6xy和 -3xy, -7a2b 和 2a2b 我们将以上几组归为同类
思考:
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
(1)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
(2)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现在是不是感觉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初一上学期数学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浙教版七上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课件
浙教版七上1.4绝对值课件3
浙教版七上有理数复习课课件
浙教版七上2.4有理数的除法课件1
浙教版七上3.3立方根课件1
浙教版七上有理数的乘法(2)课件
浙教版七上3.1平方根课件2
浙教版七上2.2有理数的减法(一)课件
浙教版七上准确数和近似数课件
浙教版七上2.8计算器的使用课件2
浙教版七上3.2实数课件2
浙教版七上2.3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课件
浙教版七上3.3立方根课件
浙教版七上3.2实数课件
浙教版七上3.3立方根课件2
浙教版七上3.2实数课件3
浙教版七上2.4有理数的除法课件
浙教版七上2.7准确数和近似数课件
浙教版七上2.5有理数的乘方(一)课件
浙教版七上1.5有理数比较大小课件2
浙教版七上3.1平方根课件1
浙教版七上2.8计算器的使用课件
浙教版七上1.5有理数大小比较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1.5有理数大小比较课件
浙教版七上2.3有理数的乘法(一)课件
浙教版七上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3.5实数的运算课件1
浙教版七上2.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件2
浙教版七上3.1平方根课件
浙教版七上2.7精确数与有效数字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