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立体图形的视图教学计划华师大版_课题研究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初一数学立体图形的视图...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初一数学立...

初一数学立体图形的视图教学计划华师大版

2016-10-13 收藏

编写教学计划要依据教科书和教学大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查字典数学网准备了数学立体图形的视图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认识一些基本立体图形后出现的,学生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体会如何将一个立体图形反映到平面中,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能够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生活中的建筑物构图,零件加工图纸等相联系,了解三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此外,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中,发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在交流讨论中,培养了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三视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会画简单几何体及一些正方体组合体的三视图。

2、能力目标: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锻炼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三维思考能力和动手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交流合作,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激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会画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难点:画简单几何体和一些正方体组合体的三视图。

四、教具准备

教师:球,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四棱锥,三角板,圆规。 学生:两人一组,每组准备好4个一样的正方体,圆规。

五、学情分析:

班级学生中近二分之一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学生在数学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学习方法还处于“被动,模仿”向“自主,领悟”过渡的阶段,学习习惯正在训练与培养中。

新教材注重问题情景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语言通俗易懂,但在自学中,学生通常只能掌握表面知识,很难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和掌握知识的本质和核心。

六、设计思想

本课设计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然后从定义出发,反复亲身感受,通过实际观察,发现,归纳画三视图的规律,并寓教学任务于实际物体中,既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无处不在。

通过丰富的实例以及信手拈来的身边物体进入课堂教学,淡化数学的神秘感,枯燥感,激励学生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主体学生,让学生能自觉投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能认清圆柱,圆锥,四棱锥,四棱柱,球体。 设计意图:快速回顾一下几种立体图形。 师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2、引入 如何用平面的图形来反映这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呢?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思考

师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思考。

(二)、探索新知

1、展示建筑物的多方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于物体的观察应多角度。

2、建筑工人在建房子前要先看到所建房子的平面图形。因为要将立体的图形画在平面上是很不容易的,那么这些平面图形是怎样得到的呢?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是很有用的。

师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三)、讲授新课

展示教练机,三叉接头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的图片,引入三视图概念: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正视图。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 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叫侧视图。(分左视图和右视图) 设计意图:用实例引入概念让学生易于接受。 师生互动:老师讲述,学生理解。 三视图的作图步骤: 1、确定:正视图方向

左视图方向 俯视图方向

2、布置视图位置

3、画视图注意规范

设计意图:给学生比较明确的做题思路 师生互动:老师讲述,学生记忆。 例题讲解

例1: 画出圆柱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视图的画法。 如果这个圆柱体是倒放的呢?

设计意图:拓展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知识融会贯通。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模型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多观察,并描述自己看到的图形形状。教师可画一组比例正确的三视图,以及一组比例不正确的三视图,让学生讨论其是否有不妥地方。

练习:画出正方体和球体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实践三视图的画法。 例2 画出四棱锥的三视图. 动动手 画出圆锥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三视图,让学生体会并养成严谨的数学态度。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板演,教师巡回指导,点评。教师注意要求学生注意三视图的线段比例情况。

归纳:(1)看得到的棱要画出;

(2)看得见的物体的顶点要画出;

(3)主视图:从物体的正面方向去观察,而只能看到的物体的长和高。

左视图:从物体的左边方向观察,而只能看到物体的高度和厚度。俯视图:从物体的上方垂直向下看,只能看到物体的长和宽,而看不到物体的高度。

作图口诀: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长对正:主视图与俯视图长相等;高平齐:主视图与左视图高相等;

宽相等: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1、观察一个立体图形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2、同一物体不同的放置方式,不同的观察方向,其视图有可能不一样。

3、画三视图的注意事项:看到的棱和顶点要画出。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数学立体图形的视图教学计划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