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3
收藏
在中国古代把数学叫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必修数学等比数列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1]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Geometric Sequences)。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在运用等比数列[2]的前n和时,一定要注意讨论公比q是否为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等比中项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比中项。
(1)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公比的绝对值小于1的无穷等比数列,当n无限增大时的极限叫做这个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2)由等比数列组成的新的等比数列的公比:
{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1、若A=a1+a2+……+an
等比数列公式
B=an+1+……+a2n
C=a2n+1+……a3n
则,A、B、C构成新的等比数列,公比Q=q^n
2、若A=a1+a4+a7+……+a3n-2
B=a2+a5+a8+……+a3n-1
C=a3+a6+a9+……+a3n
则,A、B、C构成新的等比数列,公比Q=q
2公式性质
(1)若 m、n、p、q∈N*,且m+n=p+q,则am*an=ap*aq;
(2)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3)“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4)若{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bn}也是等比数列,公比是q2,则{a2n},{a3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2,q1^3…{can},c是常数,{an*bn},{an/b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q1q2,q1/q2。
(5)等比数列中,连续的,等长的,间隔相等的片段和为等比。
(6)若(an)为等比数列且各项为正,公比为q,则(log以a为底an的对数)成等差,公差为log以a为底q的对数。
(7) 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A1(q^n-1)/(q-1)=(A1q^n)/(q-1)-A1/(q-1)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
(8)由于首项为a1,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an=(a1/q)*q^n,它的指数函数y=a^x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来研究等比数列。
3求通项法
1、待定系数法:已知a(n+1)=2an+3,a1=1,求an构造等比数列a(n+1)+x=2(an+x)
a(n+1)=2an+x,∵a(n+1)=2an+3 ∴x=3
所以(a(n+1)+3)/(an+3)=2
∴{an+3}为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an+3=a1*q^(n-1)=4*2^(n-1),an=2^(n+1)-3
2、定义法:已知Sn=a·2^n+b,,求an的通项公式。
∵Sn=a·2^n+b∴Sn-1=a·2^n-1+b
∴an=Sn-Sn-1=a·2^n-1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必修数学等比数列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数学两个基本计数原理7
高二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5
高二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1
高二数学绝对值三角不等式1
高二数学数列的概念及简单应用
高二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4
高二数学正整数指数函数
高二数学正余弦定理
高二数学两个基本计数原理5
高二数学圆锥
高二数学数列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高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
高二数学两个基本计数原理3
高二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4
高二数学复数的运算1
高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高二数学正弦函数图像
高二数学总体分布估计
高二数学最小二乘估计
高二数学向量数乘运算
高二数学定积分在几何中的简单应用
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
高二数学命题及其关系3
高二数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高二数学空间向量的数量积2
高二数学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3
高二数学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
高二数学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5
高二数学复数的运算3
高二数学数列的函数特性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