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3
收藏
《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倒影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在比较大小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猜一猜“,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前面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去共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期末试卷(一)(A)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15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期末试卷(四)(A)
小升初数学趣题巧算之应用题2
小升初数学趣题巧算之应用题7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5
小升初数学趣题巧算之计算部分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21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期末试卷(二)(A)
小升初数学趣题巧算之应用题8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7
小升初数学趣题巧算之练习二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20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5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9
小升初数学趣题巧算之应用题6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4
小升初数学趣题巧算之练习三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8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22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4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19
小升初数学趣题巧算之杂题部分2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13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期末试卷(一)(B)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期末试卷(二)(B)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期末试卷(四)(B)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3
小升初期末复习题及毕业模拟试卷2
小升初数学趣题巧算之杂题部分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