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3
收藏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知道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能识别简单的线路图。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因为本节课要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涉及到角度,因而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森林公园”情境复习铺垫,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让学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和必需条件,在课的一开始,就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生长点,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2)教师适时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在数学生活中的表现,能够随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地引导。(3)联系实际,应用数学。利用创造情小结,并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略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开放式教学
教师应增强教学资源开发意识
学习 探索 创新
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教学案例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研究 指导 服务——刍议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特点
运用启发式教学新探
走向共生的学校教研组建设
教师要做有“心”人
设计有效的情境 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误区与对策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挖掘课内外资源 提升数学素养
反思“转变学习方式”说
培养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在碰撞中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爸爸搀”和“搀爸爸”的启示——角色换位师生共建和谐课堂
数学“问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优化练习设计 架设兴趣桥梁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做法
引导学困生有效参与自主学习
教师情感: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
创设活动情境,促进有效学习
“会诊式行动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开放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
浅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实践 探索 交流
问题何在?对策何在?——数学课堂观察与沉思
数学由你而精彩——浅谈数学日记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课程观视域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策略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