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2
收藏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3页-35页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⑴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总结过程,感知猜想----验证这一总结规律的方法。
⑵学生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不同方式表示运算定律,以及利用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⑶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不同方式表示运算定律,以及利用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总结过程,感知猜想----验证这一总结规律的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和可探究性,所以,我采用了以组织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策略。力求在通过猜想----验证的方式总结运算定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说一说植树有什么好处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解决与植树有关的问题去发现、总结乘法中的运算定律。
(二)猜想验证,总结规律;
1、引导为主探索乘法交换律
⑴提出猜想
(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一步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师板书)
你们还有不一样的算式吗?(板书两个算式。)
同样的问题我们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但结果是一样的。那我们可以说254=425。(板书算式)
观察这个算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这样一个式子,我们发现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那么,我们只是提出了一个猜想,这个规律能否试用于所有的乘法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⑵验证猜想
说一说,你们打算怎样验证这个规律呢?
⑶得出结论
汇报。
小结:通过刚才的猜想、验证,可以证实我们发现的规律不是偶然的,它可以应用于所有的乘法。
(板书:乘法交换律)
你们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⑷小结: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乘法交换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按怎样的过程总结出乘法交换律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先解决实际问题发现规律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2、自主探索乘法结合律
按《友情提示单》自主探究学习。
(1) 提出活动要求。
(2) 学生活动。
(3) 汇报总结并板书。
(4)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并板书。
三、巩固应用,拓展总结
(一)基本练习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2、你根据乘法运算定律,猜一猜小猫背后的数。37页2题(猜数、说说用了哪条运算定律。)
(二) 综合练习
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说说你们的发现。(交流、汇报)
小结: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两个数相乘交换位置的规律。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或三个数相乘,改变运算顺序的规律。
(三)拓展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2题。
1.提出一个用两步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独立解决?
2.汇报
小结:计算三个数相乘时,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相乘,这样计算简便。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内容,说说你有什么收获?(重点说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得到的和怎么发现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多姿多彩的图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
人教版数学七上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
新人教版 第十二章《轴对称复习》
新人教版§3.4.1 角的比较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第三课时-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孔戈庄初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flash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1)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第二课时-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有理数的减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有理数乘法(3)
人教版1.2《平行线的判定(2)》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角的比较和运算》
人教版数学七上1.1《有理数》(绝对值)ppt课件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课
《合并同类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新课标人教版《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相交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新人教版§3.4.2 余角与补角2
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4.3课题学习--怎样处理废电池
罗平县阿岗一中《商品销售问题》(七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全面调查举例
人教版数学七上1.1《有理数》(相对数)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几何――直线》
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1)课件和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2.2整式的加减(一)》-中小学课件站
新人教版§3.4.2 余角与补角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整式加减(1)合并同类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