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1
收藏
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接下来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初三上学期数学圆的轴对称性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浙教版初三上学期数学圆的轴对称性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圆的对称性(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它由圆的旋转不变性引出,是圆的轴对称性学习之后圆的又一重要性质,圆心角、弧、弦之间的相等关系在以后的证明和计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第二学段已经学习过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对于直线型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中心对称图形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性质。前一节已经学习过弦、弧等圆的有关概念和垂径定理的内容,利用垂径定理及推论解决了与直径、弦、弧等有关的问题,对于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和圆具有旋转不变性容易理解。但对弦、弧以及要学到的圆心角、弦心距等之间的关系,并且怎样利用这些关系解决一些有关的证明和计算等方面,学生缺乏亲身体验和总结。
教学方式及教学准备:
教学方式:任务驱动 问题教学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圆形纸片(两个等圆);教师制作几何画板课件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掌握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定理及其推论,会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证明。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归纳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可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渗透圆的内在美。并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交流,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定理及其推论
难点:对定理中“在同圆或等圆中”前提条件的理解,以及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现归纳能力的培养。
初三上学期数学圆的轴对称性教学计划指导思想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同学们的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统计》课堂实录(3)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2)
《第几》课堂实录
《摆一摆 想一想》课堂实录
《找规律》课堂实录(1)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1-9)》课堂教学实录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
《认识时间》课堂实录(2)
《分类》课堂实录
《通分》课堂实录
《约分》课堂实录
《5以内的加法》课堂实录
《小数的性质》教学实录及评析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堂实录、反思与点评
《克与千克》课堂实录(2)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2)
《认识人民币》课堂实录(2)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3)
《找规律》课堂实录(2)
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片段)
《认识平面图形》课堂实录
《圆柱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认识人民币》课堂实录(1)
《6和7的加减法》教学案例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认识时间》课堂实录(1)
《数一数》课堂实录
《克与千克》课堂实录(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