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3
收藏
3认识锐角和钝角
备课解决方案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41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2.例5教学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材通过让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与实际物体上的角进行比一比的活动,抽象出锐角、钝角的图形,说明角的名称,让学生从分类的角度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3.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对各种大小不同的角有了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为下一阶段学习三角形分类等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备已学知识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直角
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直角的大小是一定的。
判断直角
的方法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判断,即看三角尺上的直角与要判断的角是否大小相等。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一比、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备重点难点
重点:能准确辨认锐角和钝角。
难点: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 认识锐角和钝角(初步认识)
问题导入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教材41页例5)
过程讲解
1.理解图意
图中通过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与实际物体上的角的对比,展示了角的三种情况。当角的顶点与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重合,一条边与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重合时,三个角的另一条边出现了三种情况:与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重合、在三角尺的内侧和在三角尺的外侧。
2.在比较中认识锐角和钝角
将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将角的一条边与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重合。
(1)(2)
这样的角是锐角,它比直角小。 这样的角是钝角,它比直角大。
3.通过实物认识锐角和钝角
(1)
(2)这样的角是钝角
归纳总结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方差公式(4)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方差公式(1)
八年级第一学期寒假作业答案:数学
高二数学系统抽样知识点总结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7)
最新数学小百科知识:公理化和形式化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专题总结(二)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平均数》教学设计
精编初二下册数学《二次根式及其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公式:三角函数半角公式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9)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0×5=?》教案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计算》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4)
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初二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平均数》教学反思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浙教版初一数学近似数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2)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专题总结(六)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题(2016年)
寒假接力棒:初二上学期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八年级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
高二数学分层抽样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高二数学简单随机抽样知识点概括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