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1
收藏
教学计划是老师为讲授新一课而做的教学设计和设想,编写要依据教科书和教学大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查字典数学网准备了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创设情景,引入本节要研究的问题
问题1:“我从学校出发沿某条路向东走 米,再继续向东走 米,那么两次我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学生活动设计:这里 都表示有理数,这显然是求两数 之和的问题,于是引出要研究的有理数的加法问题.
二、探索新知,主体探究,导出法则
问题2:既然 均是有理数,它们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或者零.同学思考一下: 的符号可能有几种情况?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所学过的数的情况,容易想到有以下几种情况:同为正数、同为负数、一个正数一个负数、加数中有一个是0;
教师活动设计: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几种情况下有理数的加法问题.在研究之前,首先提醒同学注意正确理解“向东走 米”的含义.(用课件演示)为了研究的方便起见,用数轴来帮助我们,并设向东为正.
问题3:请你分别把a、b赋予不同情况的有理数,然后进行加法运算,你会有什么样的结论?你能发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
学生活动设计:
同桌小组合作,主体探究,自主归纳;学生经过思考,可能会有以下结果(若没有讨论完整教师作适当提示).
情况1.若 同为正数:不妨设 ,用数轴表示如图:(有同学可能会说,这么简单不用数轴也能算出来.这时要告诉它,这里用数轴的目的并不是要结果,而是要体会过程,以便在其他的情况下为用数轴解决问题)显然一共走了35米,写出算式就是:
情况2.若 同为负数:不妨设 ,这时应怎样用数轴表示?(学生画数轴)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我向西走了20米后,再向西走了15米,我实际向东走了-35米.即:
情况3.若 一正一负:不妨设 .请同学们用数轴表示出来,并解说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如图)(实际意义就是我向东走了20米以后,接着我又向西走了15米.我实际是向东走了5米)即:
情况4.若 呢?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怎样用数轴来表示?(同学操作)结果:
情况5.若 时,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结果:
情况6.若 时,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又是什么?
结果:
情况7.若 时,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结果:
情况8.若 时,这时问题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结果:
综合以上几种情况,得到8个式子,我们将这8个式子分成同号、异号、有零的三种情况统计如下:
同学归纳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若归纳不完整,则有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直到法则完善化,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
小结与作业
小结:
1.加法法则(主要是异号两数相加);
2.加法运算律.
现在是不是感觉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高一数学数列应用2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线段、射线、直线 复习课件
2010届贵州清华高三数学上学期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数学滚动练习6
高考数学失分点之立体几何4
高二数学圆的复习
2012-2013学年高二上十月月考试题
高一数学两分法求方程的根课件
2009届高三数学基础知识专题训练27
高一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件(2)
高二数学棱柱的应用课件
高二单元试题之九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2010年湖南高考数学第一轮幂函数的定义复习课件
高三数学二项式定理课件5(理科一轮)
高一数学课件四种命题(3)
2011年新课标数学高考复习方案月考试题及答案(1B)
高中数学生活中的变量关系课件
高二数学对数的概念课件
2006级高三数学概率与统计测试题理科A卷
高三数学课件:导数的应用
2010年浙江菱湖中学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理)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课件
浙江省北仑中学2012年第二学期高二月考数学理试题(B)
高中数学正态分布课件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练习(5)及答案
高一数学交集、并集(1)课件
2012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2007年4月份百题精练——数学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课件
北京四中11-12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数学(文)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