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4
收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
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
2.认识量角器
(1)谈话: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
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课件演示)
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等。
(3)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直角。
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
②摆一个60的角
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
③摆一个120的角
呈现错例,比较辨析。
【设计意图】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动手摆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
(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5.反馈: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6.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辨析中学习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倾听的习惯。
三、巩固深化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
(2)猜猜看
看角的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数。
(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量角的技能训练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估一估,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小捣蛋”的别样课堂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反思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上《走进花果山》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七巧板》课后练习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教学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一年级上《走进花果山》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小猫钓鱼》基础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小猫钓鱼》同步练习
六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优秀课例范文教案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 不做“快餐”式的数学教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七巧板》教学教案
2016年秋季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后反思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一上册《准备课》同步练习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说课稿
华师大版初三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知识点总结:上册
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华师大版初三数学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知识点总结:上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实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同步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