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3
收藏
查字典数学网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公倍数和公因数,以供大家参考练习!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
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5,8)=1
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1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详见课本31页内容)
以上是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公倍数和公因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构造函数法在不等式证明中运用教案
组合应用举例教案
函数教案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43
椭圆的简单性质的应用教案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18
排列教案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19
函数方程教案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29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4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25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1
分类与讨论教案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7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26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27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22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2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14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教案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教案
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5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8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17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
2016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4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