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收藏
备考期间,考生可以适当放松,同时也要静下心来做好接下来的复习。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数学年龄问题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而倍数差却发生变化。
常用的计算公式是:
成倍时小的年龄=大小年龄之差÷(倍数-1)
几年前的年龄=小的现年-成倍数时小的年龄
几年后的年龄=成倍时小的年龄-小的现在年龄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2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
(54-12)÷(4-1) =42÷3 =14(岁)→儿子几年后的年龄
14-12=2(年)→2年后
答:2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例2、父亲今年的年龄是54岁,儿子今年有12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54-12)÷(7-1) =42÷6=7(岁)→儿子几年前的年龄
12-7=5(年)→5年前
答: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
例3、王刚父母今年的年龄和是148岁,父亲年龄的3倍与母亲年龄的差比年龄和多4岁。王刚父母亲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48×2+4)÷(3+1) =300÷4 =75(岁)→父亲的年龄
148-75=73(岁)→母亲的年龄
答:王刚的父亲今年75岁,母亲今年73岁。
或:(148+2)÷2 =150÷2 =75(岁) 75-2=73(岁)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小升初数学年龄问题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3.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2.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教案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加法 第3课时》课后感想体会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6.6的乘法口诀 练习十三》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3.5的乘法口诀 练习十》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表内乘法的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2.认识几时几分》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3.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2.减法 第4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课程概述与课时安排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3.练习二十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5.练习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6.整理和复习》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2.减法 第2课时》课后感受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4.2、3、4的乘法口诀 练习十一》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加法 第1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加法 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加法 第2课时》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1.排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加法 第1课时》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7.用数学 练习十四》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2.8的乘法口诀》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3.解决问题》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2.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观察物体的复习》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