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收藏
临近考试时,请你放下背上的包袱,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坦然的迎接考试,迎接梦想的飞翔。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知识,供大家参考。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 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 正比例和反比例
(1) 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小考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二年级数学整十和整百数的加减
二年级数学测量长度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4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2
二年级数学我长高了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6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1
二年级数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二年级数学数图形中的学问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复习
二年级数学九的乘法口诀1
二年级数学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件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5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数学6的乘法口诀2
二年级数学总复习课件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2
二年级数学五的加减法
二年级数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1
二年级数学直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认识路线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9
二年级数学估算法
二年级数学花园课件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8
二年级数学统计与猜测1
二年级数学七八九的求商口诀
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二年级数学写数和读数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